[发明专利]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6552.8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华;唐雪平;张亚平;徐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湖南长高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G01C21/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赵琴娜 |
| 地址: | 4114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臂式 隔离 开关 合闸 到位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姿态传感器通过快速连接装置设置于隔离开关的导电臂上;合闸检测:姿态传感器采集隔离开关的导电臂在合闸过程中的三维角度信息,该三维角度信息超过预设的合闸姿态门限值即合闸到位;分闸检测:姿态传感器采集隔离开关的导电臂在分闸过程中的三维角度信息,该三维角度信息超过预设的分闸姿态门限值即分闸到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母线静触杆直接布置压力传感器,实现对合闸压力的直接采集。通过快速连接装置和姿态传感器实现了对分闸过程分闸压力的直接采集。本发明通过姿态传感器判断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相较于传统的方式,抗干扰性好、成本低、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具体涉及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隔离开关作为输变电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之一,是电网中使用量最大的一次设备,隔离开关合闸必须到位,保证触头触指接触良好,分闸必须有明确的空气绝缘距离,保证检修人员安全,因此,通过在隔离开关本体上加装智能部件,达到在检修运行中实时监测开关本体分合闸到位的目的,对于提高电网操作效率,减少人员巡查工作量,提高操作准确度,实现一键顺控、自动预警及智能决策有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确定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的措施有:首先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现场摄像机采用视频监控的形式,这种对于变电站布局有一定要求,摄像机有死角,为了保证各摄像机能够准确识别标志物,相与相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受天气、环境影响很大;其次是采用光学感应,利用光栅,如果开关导电臂到一定位置,光电耦合传感器发出信号,判断开关分合闸,没有直接判断触头触指接触,有可能造成漏判、误判;此外,采用低压端辅助触点形式的来判断开关分合闸,辅助开关必须通过有线与后台监控连接,而且不能准确判断触头触指接触情况。
上述方式容易出现出误差并不可靠,因此研究针对该型隔离开关分合位置判别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所述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的过程简单,解决了无法准确测量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的问题。本发明还出了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姿态传感器通过快速连接装置设置于隔离开关的导电臂上;
合闸检测:所述姿态传感器采集所述隔离开关的导电臂在合闸过程中的三维角度信息,该三维角度信息超过预设的合闸姿态门限值即合闸到位;
分闸检测:所述姿态传感器采集所述隔离开关的导电臂在分闸过程中的三维角度信息,该三维角度信息超过预设的分闸姿态门限值即分闸到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臂式隔离开关分合闸到位检测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快速连接装置提供了将姿态传感器快速设置于隔离开关的导电臂上的基础;通过设置在隔离开关的导电臂上姿态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导电臂在合闸或分闸过程中三维角度信息的采集;最后,结合隔离开关的运行状态,将三维角度信息和预设的合闸姿态门限值、分闸姿态门限值进行比对,即可判断所述隔离开关是否分合闸到位。相较于传统测量的方式,抗干扰性更好、成本更低、准确性也越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安装板和用于将所述姿态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还用于将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导电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开关的上导电臂和下导电臂上皆设置有所述姿态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湖南长高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湖南长高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6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