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6190.2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安琪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F7/22;B01F15/0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自然 降解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降解筒(1),排水槽(5),控制表(6),驱动装置(7),蜗杆(8),同步轴(9),内渗透板(10),外渗透板(11),沉淀筒(12),搅拌装置(13),刮板机构(14),加温环(15),滤网(16);所述降解筒(1)的上方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筒盖(2);所述筒盖(2)上方开设有进水口(3),且筒盖(2)上表面连接有排气口(4);所述排水槽(5)固定连接在降解筒(1)的侧壁上,且降解筒(1)与排水槽(5)的连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口;所述蜗杆(8)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排水槽(5)的前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7)通过螺栓连接在排水槽(5)的侧壁上,且驱动装置(7)的上方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有蜗杆(8);所述控制表(6)固定连接在排水槽(5)的侧壁上,且控制表(6)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驱动装置(7);所述同步轴(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排水槽(5)的上方,且同步轴(9)的一端通过蜗轮(901)啮合连接在蜗杆(8)上;所述内渗透板(10)活动连接在排水槽(5)的内部;所述外渗透板(11)的下方通过焊接连接在排水槽(5)的内部下表面上;所述沉淀筒(12)通过焊接连接在降解筒(1)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13)的轴通过轴承和密封圈转动连接在降解筒(1)的筒底;所述刮板机构(14)的连接架(1401)分两处固定连接在搅拌装置(13)的两侧;所述加温环(15)固定连接在沉淀筒(12)的内表面上;所述滤网(16)通过螺栓连接在降解筒(1)的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5)的底板呈阶梯结构,且排水槽(5)的内部两侧壁上开设有两条导轨(5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轴(9)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处同步齿轮(902),且同步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处蜗轮(9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渗透板(1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外支板(1002),且内渗透板(10)倾斜于排水槽(5)设置,所述内渗透板(10)的横截面呈菱形结构,所述内渗透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001),且升降杆(1001)垂直于排水槽(5)设置,并且升降杆(1001)上开设有齿条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渗透板(11)倾斜设置在排水槽(5)的内部下表面,且外渗透板(11)为L形的折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筒(12)呈漏斗结构,且沉淀筒(12)的上表面加工有圆环形的上挡板(1201),所述沉淀筒(12)的下方侧面固定连接有排渣管(120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3)的轴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处从动齿轮(1301),且搅拌装置(1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搅拌装置(13),并且搅拌装置(13)呈不完全螺旋形板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生物自然降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机构(14)包括有连接架(1401)和刮条(1402),所述连接架(14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刮条(1402),且刮条(1402)呈弧形的结构贴合降解筒(1)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安琪,未经杨安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61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闸阀密封面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猪饲料制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