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4957.8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4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娜;张松英;徐文治;张凌焱;孙东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之怀;王洪新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引流 一体 子宫 物理 屏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装置;该装置应能根据使用要求改变形状大小,具有无需扩张子宫颈、注水后可形成子宫形球囊、可同时进行宫腔引流、注药及灌洗等操作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长度方向贯通的引流管道、安装在引流管道前端的外圆周面上且由薄型隔水材料制成的球囊以及一端连通所述球囊而另一端延伸至引流管道后端以根据需要注入液体或抽出液体的注水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是由于反复的人工流产、中期引产、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术、剖宫产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内膜修复障碍,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宫腔正常形态消失。宫腔粘连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宫腔的正常容积,预防再粘连的发生,促进已受到破坏的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然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粘连的复发率为3.1-23.5%,其中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20.0-62.5%。因此,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发生尤为重要,临床上术后预防粘连的方法为放置宫腔内屏障装置,包括宫内节育器,Foley双腔导尿管,宫内球形支架等。上述材料分别存在以下缺点:
1.对宫腔支撑面积及力度不够;
2.宫腔顺应性差,不能很好的贴合创面,预防粘连复发;
3.材料体积过大,需要扩张子宫颈才能放置,操作困难且患者疼痛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装置;该装置应能根据使用要求改变形状大小,具有无需扩张子宫颈、注水后可形成子宫形球囊、可同时进行宫腔引流、注药及灌洗等操作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长度方向贯通的引流管道、安装在引流管道前端的外圆周面上且由薄型隔水材料制成的球囊以及一端连通所述球囊而另一端延伸至引流管道后端以根据需要注入液体或抽出液体的注水管道。
所述注水管道的中间部分与引流管道连为一体;注水管道的后端与引流管道分开形成分叉,以利于操作。
所述薄型隔水材料为具有弹性的橡塑材料。
所述引流管道与注水管道均由橡塑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相同或相近技术比较):
本发明可在未注水时的缩小状态置入宫腔,因而无需扩张子宫颈并且易于放置,不宜造成病人痛苦;置入宫腔后注水即可扩大形成子宫形球囊,很好的顺应宫腔形态并贴合创面,更好地起到支撑宫腔、预防粘连的屏障功能;还内置有引流管道可以同时进行宫腔引流、注药及灌洗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未注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注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支撑与引流一体的宫形子宫腔物理屏障装置,包括一长度方向贯通的引流管道1,引流管道前端的外圆周面上安装(可采用粘结方式)有采用薄型隔水材料制成的球囊2(薄型隔水材料优选采用具有弹性的橡塑材料);引流管道上还连接一注水管道3,该注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球囊(连通球囊部位应确保密封,防止漏水)而另一端延伸至引流管道后端(背向球囊的一端);可根据需要在注水管道中注入液体(液体优选生理盐水)或抽出液体。
作为优选,所述注水管道的中间部分与引流管道连为一体(可粘结为一体);注水管道的后端与引流管道分开形成分叉,以利于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