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力助力深抽试采油系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84445.1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汉国;毕剑辉;刘长;孟宪波;梁栋;刘彦辉;徐伟;王勇;田杰;马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23/06 | 分类号: | F04B23/06;F04B47/00;F04B53/16;F04B53/14;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深抽试 采油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力助力深抽试采油系统装置,包括抽油泵、减载泵,所述减载泵连接在抽油泵的上方;所述减载泵包括:减载泵泵筒,所述减载泵泵筒下端与抽油泵的抽油泵泵筒连接;减载泵柱塞,所述减载泵柱塞为空心柱塞,所述减载泵柱塞上端与空心抽油杆下端连接,减载泵柱塞下端与实心抽油杆上端连接,实心抽油杆下端与抽油泵的抽油泵柱塞连接;所述减载泵柱塞与减载泵泵筒组成密封副,所述减载泵泵筒的内径大于等于抽油泵泵筒的外径,使抽油泵柱塞能通过减载泵泵筒下入抽油泵泵筒内;所述减载泵柱塞与减载泵泵筒组成密封副的冲程大于等于抽油泵柱塞与抽油泵泵筒组成密封副的冲程。本发明减轻抽油杆柱和抽油机的受力,延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减少抽油机的用电,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加工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抽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力助力深抽试采油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深抽井中,抽油机和抽油杆上承受的液柱负荷大,一方面抽油机能耗大,用电量多,机械效率低,油井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抽油杆工作应力大,容易被告拉断,抽油杆使用寿命短,造成抽油井生产周期短,增加油井作业费用,减少油井生产时间,降低油井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研制了减少抽油杆载负的装置,如中国专利;2012202957131抽油杆减载装置,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它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出油接头、上柱塞、抽油泵泵筒上接头、上泵筒、下泵筒接箍、下泵筒、下柱塞、进油接头,抽油泵泵筒上接头中间螺纹与上泵筒上部连接,出油接头下部与上柱塞上部连接,上柱塞处于上泵筒内,上柱塞与上泵筒间隙配合密封,下柱塞下部与进油接头上部连接,下柱塞处于下泵筒内,下柱塞与下泵筒间隙配合密封,上泵筒的内径小于下泵筒的内径,上柱塞的外径小于下柱塞的外径,出油接头上有出油孔,出油孔与上柱塞内孔相通,进油接头上有进油孔,进油孔与下柱塞内孔相通,还包括连接管、上软密封、下软密封,上泵筒下部设置上软密封,上软密封与上柱塞无间隙配合密封,抽油泵泵筒上接头的下部螺纹直径大于中间螺纹直径,抽油泵泵筒上接头下部螺纹与连接管上部连接,使连接管套装在上泵筒外,连接管下部与下泵筒接箍上部连接,下泵筒接箍下部与下泵筒上部连接,上柱塞下部与下软密封上部连接,下软密封下部与下柱塞上部连接,下软密封与下泵筒无间隙配合密封,下泵筒接箍上有平衡孔。
上柱塞的外径小于下柱塞的外径,平衡孔使下柱塞上部压力低于下部压力,在面积差和压力差作用下,下柱塞的下部有一个向上的液压力,使连接在出油接头之上的抽油杆的负荷减轻,也使抽油机的负荷减轻,从而可以延长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延长油井生产周期。
但它的减载荷的装置由两台泵径不同的抽油泵的泵筒和柱塞串联组成,小泵筒在上,大泵筒在下。使安装在其下部的抽油泵的柱塞和大泵筒的柱塞无法通过小泵筒,因此,这种装置必须要采用脱接器才能将其全部装置下入井内并连接抽油机工作。
因此,中国专利;2012202957131抽油杆减载装置,虽然能解决在深抽井中,抽油机和抽油杆上承受的液柱负荷大的问题,但它的结构复杂,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生产费用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公开(公告)号:CN202768376U,公开(公告)日:2013-03-06是环封式深抽减载装置。环封式深抽减载装置,上罩下端连接变径接头、变径接头下端连接柱塞,柱塞下端连接下游动阀罩、下游动阀罩下端连接堵头,下游动凡尔球位于下游动阀罩和堵头中间,短泵筒、泵筒中间接箍、辅助泵筒分别套在柱塞上,短泵筒上端连接密封器,辅助泵筒下端连接下端接箍、下端接箍上部连接外管,外管上端连接上端接箍,下端接箍下端连接泵筒接箍,泵筒接箍下端连接固定阀罩、固定阀罩下端连接固定阀接头,固定阀球阀座位于泵筒接箍和固定阀罩之间。本实用新型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抽油泵的效率,降低了泵上部件断脱的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