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及电池极组、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4177.3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曾涛;刘欢;赵李鹏;徐晓明;刘伯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16;H01M10/0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绕 电池 隔膜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及电池极组、锂离子电池,其中,隔膜与负极接触的一面具有易升华的固体粉末颗粒层。其中,所述固体粉末颗粒的材料为下述之一:碳酸乙烯酯、薄荷醇、对二氯苯,萜类有机化合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用上述电池极组装配电池后会进行注液前烘干,隔膜上的固体粉末颗粒层在这种情况下升华,隔膜与负极之间便留下间隙,为负极的膨胀留出空间,从而有效的减小了极组内部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及电池极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有着能量密度高,输出功率大的优点,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新能源动力汽车上。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均采用卷绕式极组结构,按照隔膜-负极-隔膜-正极的次序叠放,在合适的卷针下从头卷到尾部。电池极组结构如图1所示,此结构的电芯存在以下不足:在循环过程中,由于负极的膨胀,内部应力增大,导致出现极片褶皱,进而出现死区导致容量衰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及电池极组、锂离子电池。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所述隔膜与负极接触的一面具有易升华的固体粉末颗粒层。
其中,所述固体粉末颗粒的材料为下述之一:碳酸乙烯酯、薄荷醇、对二氯苯,萜类有机化合物。
其中,所述固体粉末颗粒的直径不大于5μm。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组,所述电池极组为卷绕型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且按照隔膜-负极-隔膜-正极的次序叠放,其中,所述隔膜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卷绕型电池极组隔膜。
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采用如上述的电池极组。
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为圆形电池、聚合物卷绕式电池或方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用上述电池极组装配电池后会进行注液前烘干,隔膜上的固体粉末颗粒层在这种情况下升华,隔膜与负极之间便留下间隙,为负极的膨胀留出空间,从而有效的减小了极组内部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方型卷绕式电池极组的结构图。
图2为隔膜上均匀喷撒固体粉末后的示意图;其中,1隔膜,2喷撒的粉末颗粒;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极组结构,4为粉末颗粒;
图4为烘干后的电池极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烘干后的极组结构,6为粉末颗粒消失后留下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发明适用于所有卷绕型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圆形电池、聚合物卷绕式电池、方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下面以方型卷绕式锂离子电池为例。
如图2-4所示,本发明隔膜,主要是在隔膜上、隔膜与负极接触的一面增加易升华的固体粉末层,卷绕后,电池机组在后序进行烘干过程中,固体粉末升华,在隔膜与负极之间留下间隙,能够起到减小极组应力的效果。
相应地,本发明还保护了利用上述隔膜的电池极组以及利用该极组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隔膜能够采用如下工艺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锂黏土提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