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2834.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牛慧敏;翁欣欣;郭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慧敏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F5/37;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急救车 输液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患者的手指;压脉机构,用于压迫患者手臂;放大机构,用于寻找患者血管位置。相比于传统输液辅助装置,本装置可以对患者手臂进行双重固定并将其手臂上的血管清晰的呈现在医护人员面前,使得扎针更加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大剂量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使用时,将针头扎入患者静脉血管中,从而将药液输入患者体内。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尤其是在急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神志不清的患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能自制而乱动导致输液不能正常进行。而医护人员现有的做法一般为使用纱布或人为将患者输液部位固定在座椅扶手或输液杆上,然后再进行扎针输液,这样的束缚一般需要维持至输液完毕,会使患者十分不舒适,也不利于后续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患者的手指;压脉机构,用于压迫患者手臂;放大机构,用于寻找患者血管位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输液瓶的输液架,所述的输液架包括:套筒,内部中空且底部与底座转动连接;伸缩杆,滑动连接于套筒的内部;挂钩,滑动连接于伸缩杆顶端两侧,用于放置输液瓶或者输液袋;限位机构,用于防止伸缩杆上升后位置回落;卡孔,与限位机构相配合从而对伸缩杆的位置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放大机构包括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和安装于第二连杆顶部的放大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压脉机构包括托板,所述的托板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托板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压脉袋,所述的托板另一侧对应压脉带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脉袋的卡扣,所述的压脉袋通过软管与打气机构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伸缩杆内部的限位弹簧和固定连接于限位弹簧自由端的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固定板和设置于固定板上用于固定手指的固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打气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弹性球、与弹性球一端滑动连接的滑块、与弹性球另一端相连通的打气管和设置于打气管内部的限位球,所述的限位球上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球复位的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固定机构和压脉机构相配合可以对患者手臂进行双重固定,从而使得无意识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会因为下意识的动作造成输液被打断或者针头断裂在血管内。
2.打气机构配合压脉机构可以让压脉袋对患者手臂处进行施压,相比于皮带扎捆的方式,压脉袋更加舒适,效果更加显著。
3.而放大机构可以使得因被压脉袋压迫而浮现的血管更加清晰的浮现在医护人员面前,增大扎针成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急救车的输液辅助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慧敏,未经牛慧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