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材酸洗前处理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82799.2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0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陶科;胡静;李刚;杨庆松;孙智聪;王刚;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1/08 | 分类号: | C23G1/08;C23G1/19;C23G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材 酸洗 处理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发明属于钢材酸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材酸洗前处理方法及其产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坩埚中添加电解水,加热至70~100℃,后将钢材置于所述坩埚中,保持5~10h,得到经电解水处理的钢材;将所述经电解水处理的钢材置于稀硫酸中清洗15~35min;其中,所述电解水的pH值为10~16。本发明所述钢材酸洗前处理方法,能够将钢材表面的氧化膜完全清洗干净,其效果优于采用500~650℃熔融碱浸、淬水后酸洗等工艺,并有利于改善现场工作环境,避免健康危害,安全环保,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酸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材酸洗前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钢材特别是不锈钢在经过了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了氧化膜。在钢材的后续冷拉丝过程中,需要将其表面因高温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去除,否则氧化膜将在冷拉丝过程中被压入钢材表面,影响产品质量。
以Cr2O3为主的氧化膜性质稳定、结构致密、与钢材基体附着性牢固,即使是在80℃的温度下也不溶于H2SO4、HCl和HNO3等无机酸。因此,必须采用更富侵蚀性的混酸诸如HNO3+HF或H2SO4+HNO3+HCl才能去除这类氧化膜。然而,采用上述混酸来酸洗钢材基体,则铁损较大,如若掌握不当则容易发生过酸洗或点蚀,甚至使得钢材成为废次品。
因此为提高钢材表面的氧化膜去除速度,并保证钢材表面质量,通常是在酸洗前进行碱浸。碱浸是钢材特别是不锈钢在酸洗前进行的预处理,可以促使钢材表面氧化膜被破坏而变得疏松。碱浸可以使钢材氧化膜中的Cr2O3在含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苛性钠熔液中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氧化膜体积膨胀、龟裂、起泡而变得疏松,最终脱落为渣泥;而另一部分可溶的铬酸盐则在淬水时会被蒸汽和水洗去;最终残留的亚铬酸盐和氧化物,也将在随后的酸洗中被去除。
碱浸可分为熔融碱浸和溶液碱浸两大类。其中,熔融碱浸分为氧化型碱浸和还原型碱浸。
氧化型碱浸主要利用硝酸钠的氧化作用,其一般由75~80%的氢氧化钠、20~25%的硝酸钠和5%的氯化钠组成,碱浸时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1)氢氧化钠能使Cr2O3变为易溶于酸的亚铬酸钠,即:
Cr2O3+2NaOH=2NaCrO2+H2O
(2)硝酸钠能使亚铬酸盐迅速氧化成可溶于水的铬酸钠,同时将低价铁的氧化物转化为高价铁的氧化物,使铬、镍尖晶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易于去除,即:
2NaCrO2+3NaNO3+2NaOH=2Na2CrO4+3NaNO2+H2O
2FeO+NaNO3=Fe2O3+NaNO2
2Fe3O4+NaNO3=3Fe2O3+NaNO2
2FeO·Cr2O3+NaNO3=Fe2O3+2Cr2O3+NaN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