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椒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1622.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马莉;陈佳清;莫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19/00;A01P5/00;G01N30/02;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椒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椒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本发明的一种花椒芽孢杆菌菌株,该菌株为花椒芽孢杆菌1433菌株;保藏名称为花椒芽孢杆菌Bacillus zanthoxyli 143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是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8年06月14日;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8369。本发明的根结线虫诱吸剂具有成本低、无残留、对人畜安全的特点,能显著提高常规杀线虫农药的防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椒芽孢杆菌菌(Bacilluszanthoxyli)1433菌株及其菌剂和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寄生性线虫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原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造成高达15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Elling,2013)。我国地处亚温两带,耕作制度纷杂,复种指数高,植物种类繁多,各种线虫发生和危害严重,尤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对农作物危害最重,分布范围最广,我国农作物每年因根结线虫的危害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以上(Ye et al.,2019),根结线虫的二龄幼虫是侵染作物的唯一虫态,其分泌的蛋白类物质能诱发植物根细胞增生成巨大细胞,进而堵塞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导管,引起作物生长不良、萎蔫、枯死等症状(卢志军,2012),因此对根结线虫的防治刻不容缓。对于根结线虫的防治,历来以化学药剂为主,但化学杀线虫剂对环境污染严重,使用过程中对人畜也不安全,很多高毒的化学杀线剂已被禁用。利用线虫天敌微生物研发的生物杀线剂凭借其对环境生态的相容性及人畜健康的安全性和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植物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Li et al.,2015;Silva etal.,2019)。
根结线虫在土壤中呈无规律的不均匀分布,这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土壤中线虫虫口密度很大时无论是化学杀线剂还是生物杀线剂均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针对线虫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分布造成的防治困难,基于诱杀害虫的生防策略,将对线虫具有吸引作用的吸引剂与具有毒杀作用的杀线剂配合使用,可大幅度减少杀线剂的使用剂量,还可有效提高杀线剂的毒杀作用,这为线虫的综合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嗅觉趋化性(Olfactive chemotaxis)是线虫通过嗅觉感知环境中的挥发物产生趋向或远离的行为,也是线虫寻找、追踪食物,分辨食物与危险,远离病原菌和危险环境的主要途径(Bargmann and Horvitz,1991)。细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质是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菌与周围各种生物进行交流的重要信息物质(Audrain et al.,2015;Kanchiswamy et al.,2015)。细菌挥发物作为线虫嗅觉趋化性物质,吸引线虫靠近或使线虫避让细菌,这类挥发物在细菌与植物寄生线虫间的互作关系中非常关键(Bargmann,1993),具有潜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研发植物寄生线虫生防制剂的珍贵资源。
花椒芽孢杆菌(B.zanthoxyli)1433菌株是本发明人等报道的一细菌新种(Ma etal.,2017)。本发明人等在近期的研究中首次发现此菌株在常规培养基上能产生尿素,对番茄、烤烟等作物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的作用,是研发生物肥料的重要菌株(专利:一株产尿素细菌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80812205.8),而该细菌对根结线虫的诱吸功能、是否能产生挥发性吸引线虫物质及其在线虫防治中的应用至今未见公开报道。
目前,缺乏一种从花椒叶片分离得到的能产生挥发性、吸引线虫活性成分的花椒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从花椒叶片分离得到的能产生挥发性、吸引线虫活性成分的花椒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菌剂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1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