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伏罗尼布及其代谢产物X297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1235.7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昕;张艳宝;王洪允;韩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博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色谱 串联 联用 技术 定量分析 伏罗尼布 及其 代谢 产物 x297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装置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及其代谢产物X29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含有伏罗尼布和X297的样品溶液;2)将所述样品溶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装置中,获得质量色谱图;3)根据所述质量色谱图使用内标法对伏罗尼布和X297进行定量分析,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由流动相A和流动相B组成的混合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所述流动相A为含0.05质量%至0.25质量%甲酸的水溶液,所述流动相B为含0.10质量%至0.30质量%甲酸的乙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Vorolanib)及其代谢产物X297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主要应用于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天然药物开发等领域。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现性好、定量准确、线性范围宽、数据处理简单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能够有效地将待测物的成分分离开,而质谱能够对分开的成分逐个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是利用试样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和吸附系数不同,由流动相把试样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后,经接口装置,不同的离子碎片在不同的电场和/或磁场的运动行为不同,质量分析器把电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得到依质量顺序排列的质谱图。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伏罗尼布是根据Mendel等人的PK/PD理论设计的第三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抑制剂。其通过间歇地抑制VEGFR/PDGFR以达到与舒尼替尼、帕唑帕尼等相似的抗肿瘤疗效,大幅度降低毒性。另外,根据VEGFR靶点是在血管内皮细胞的特点,伏罗尼布的设计也尽量减少其组织蓄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基于上述全新的药物开发观点,在舒尼替尼基础上开发了新一代2-吲哚酮类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即伏罗尼布。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2013年3月批准了伏罗尼布的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伏罗尼布的分子结构式如以下式I所示,其可以代谢生成代谢产物X297,代谢产物X297的分子结构式如以下式II所示。
目前还没有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与其代谢产物X297的方法的报道。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特异、高灵敏度且高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及其代谢产物X2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及其代谢产物X297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装置同时定量分析伏罗尼布及其代谢产物X29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有伏罗尼布和X297的样品溶液;
2)将所述样品溶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装置中,获得质量色谱图;
3)根据所述质量色谱图使用内标法对伏罗尼布和X297进行定量分析,
其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中使用由流动相A和流动相B组成的混合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所述流动相A为含0.05质量%至0.25质量%甲酸的水溶液,所述流动相B为含0.10质量%至0.30质量%甲酸的乙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梯度洗脱程序的总时长不超过15分钟,优选不超过10分钟,更优选不超过4分钟,并且在所述梯度洗脱程序中,起始流动相和最终流动相均为70体积%流动相A+30体积%流动相B,流动相B的浓度梯度从30体积%变化至70体积%所用的时间为0.5至1min。
优选地,所述梯度洗脱程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1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