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温控纤维、纱线和织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0812.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6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陶光明;吴嘉威;曾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53;D01F6/04;D01F1/02;D01F11/04;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刘磊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温控 纤维 纱线 织物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温控纤维包括微结构纤维基体、相变材料和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包裹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包括三维连通孔,所述相变材料填充所述三维连通孔,其中所述三维连通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孔相互连通的三维结构;
所述三维连通孔包括定向叠层三维连通孔,所述定向叠层三维连通孔占所述三维连通孔的比例为70~95%;
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的孔隙率为70~88%;
所述定向叠层三维连通孔占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总孔隙的比例为60~88%;
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的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淀粉、壳聚糖、蚕丝蛋白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硫醚、聚丁烯对苯二酸酯、聚醚醚酮、聚砜、聚碳酸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乙酯、间苯二甲酸酯磺酸钠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乙烯醇、氟树脂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的直径为10-500 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的比表面积为5~50 m2/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连通孔占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总孔隙的比例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连通孔的孔径为0.2~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连通孔的轴向长度为0.2~40 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连通孔的径向长度为0.2~10 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选自乙酸、癸酸、十四酸、十五酸、棕榈酸、二十酸、十二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二烷、二十八烷、硬脂酸、软脂酸、肉豆蔻酸、月桂酸、固体石蜡、切片石蜡、多元醇、聚乙二醇、赤藓醇和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的含量为50~90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纤维基体可以掺杂力学增强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力学增强材料选自高聚合度纤维素、低聚合度的纤维素、玻璃纤维、天然植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的厚度为50 nm~2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料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改性聚偏氟乙烯、氟乙烯烃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苯基三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醇酸树脂、聚醋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酷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4.一种相变温控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温控纱线由n条纤维制成,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纤维中的至少一条为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温控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8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转子装配设备压轴承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进排气弯管弯头激光切割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