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80734.4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帝铨;何继善;张乔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曲超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导体 天线 效应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置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装置:包括发送机、两个供电电极A和B、设有测量电极的测点、至少一台接收机;S2、使所述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装置正常工作,电磁监测设备接收测点反馈的电磁响应信号,并发送给处理装置;S3、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所述电磁响应信号,计算测点所处位置的电位差,同时记录压裂前和压裂过程中测点的电磁响应信号,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匹配压裂液空间展布模型,进而获取压裂液波及空间展布及改造体积。本发明实现直观描述裂缝生长过程、压裂液波及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压裂电磁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藏监测主要是对剩余油气和油气藏储集层物性监测,是研究和认识油气藏流体分布、性质、运动状态的主要手段。通过油气藏监测,及时、直接地得到相关的储集层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储集层剩余油气评价及剩余储量空间分布的研究,是分析油气藏开发效果、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的依据。开发过程中,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温度、压力等的变化,引起储集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的变化。通过油气藏监测可以动态地了解这些储集层参数的变化,为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依据。常规四维地震、井间地震成像、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技术等已用于剩余油气勘探和油气藏动态监测。但这些方法技术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应用成功的例子也不多。
近年来,油气藏开发和动态监测的电磁勘探新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电磁勘探方法研究的深入,电磁法仪器与信号采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勘探的分辨率不断提高,其应用于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气藏动态监测也成为可能,但采用何种观测方式进行动态监测,如何在强干扰区获取高品质的电磁勘探数据,如何从中提取与剩余油气相关的参数,如何进行四维电磁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等问题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油气藏经过长期注水与开采后,储层中表现出极强的非均匀性(在电性与极化特性方面也是如此),尤其在孔渗较好的“优势通道”中,回注的污水饱和度较大,电阻率相对较低,而岩性致密层段及剩余油气饱和度大的层段,电阻率相对较高。通过在地下地层中加注高矿化度的导电流体,进一步扩大高、低阻分布区电阻率的差异,给电磁方法用于油气藏动态监测提供了地球物理基础。但仍不能直观描述储层改造过程中裂缝生长过程、压裂液波及范围。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直观描述储层改造过程中裂缝生长过程、压裂液波及范围。
(二)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布置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装置:包括发送机、两个供电电极A和B、设有测量电极的测点和至少一台接收机,所述发送机分别连接供电电极A和供电电极B,所述供电电极A位于压裂井的井口,所述供电电极B远离所述压裂井和地面上的监测区域,所述测量电极位于所述监测区域或压裂井的井口,所述接收机包括相连的电磁监测设备和处理装置,所述电磁监测设备连接所述测量电极;
S2、使所述地下导体天线效应压裂监测装置正常工作:所述发送机将电流信号发送给所述两个供电电极A和B,所述两个供电电极A和B将所述电流信号通过井筒发送至地下,所述电磁监测设备接收所述测点反馈的电磁响应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处理装置;
S3、所述处理装置根据所述电磁响应信号,通过时间差分计算测点所处位置的绝对异常,定性分析压裂电磁异常特征;同时记录压裂前和压裂过程中测点的电磁响应信号,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匹配压裂液空间展布模型,进而获取压裂液波及空间展布及改造体积。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匹配压裂液空间展布模型,进而获取压裂液波及空间展布及改造体积的方法包括:
S31、根据已知钻井、测井数据建立三维背景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