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分离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9283.2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池昌桥;屈曼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米环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闫书宁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分离 治理 内源 功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分离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的方法。将采用该方法分离的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的菌液注入底泥,可出现明显的氧化层,即分离的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可用于底泥治理。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分离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湖、塘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而河流、湖、塘中的沉积物底泥由于多年积累往往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且在水底厌氧环境下很容易发生厌氧反应而加剧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从而导致黑臭的产生。因此,对黑臭底泥的治理对于消除黑臭尤为关键。目前常用的手段主要为物理清淤,但清淤工程量巨大造成投资高、工期长等缺点,且清淤出来的底泥还需要另外进行处理。通过投加微生物菌剂的方式对黑臭底泥进行原位处理不仅投资少且简单易行;但获得有效的微生物菌剂至关重要。
黑臭底泥长期存在,里面存在有能够适应该环境的大量内源微生物。如果能够将其中的有治理功能的内源菌高效的分离出来制成菌剂后进行投加,能够大大提高菌剂的适应性。但黑臭底泥中存在着大量还原性物质(这也是它黑臭的原因),很容易被空气或高温高压氧化,因此进行分离操作时需要避免底泥非生物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离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从而治理底泥。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高效分离底泥治理内源功能菌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底泥、富集液体培养基A和富集液体培养基B混合;密闭,静置7d以上(如7d、10d、13d),收集富集液体;
富集液体培养基A中含有磷酸氢二钾0.8-1.2g/L(如0.8-1.0g/L、1.0-1.2g/L、0.8g/L、1.0g/L或1.2g/L)、磷酸二氢铵0.8-1.2g/L(如0.8-1.0g/L、1.0-1.2g/L、0.8g/L、1.0g/L或1.2g/L)、硫酸铵0.8-1.2g/L(如0.8-1.0g/L、1.0-1.2g/L、0.8g/L、1.0g/L或1.2g/L)、硫酸镁0.18-0.22g/L(如0.18-0.20g/L、0.20-0.22g/L、0.18g/L、0.20g/L或0.22g/L)和硝酸钾2.8-3.2g/L(如2.8-3.0g/L、3.0-3.2g/L、2.8g/L、3.0g/L或3.2g/L);
富集液体培养基B中含有亚硫酸钠4.8-5.2g/L(如4.8-5.0g/L、5.0-5.2g/L、4.8g/L、5.0g/L或5.2g/L)、氯化锰2.8-3.2mg/L(如2.8-3.0mg/L、3.0-3.2mg/L、2.8mg/L、3.0mg/L或3.2mg/L)、氯化钴18-22mg/L(如18-20mg/L、20-22mg/L、18mg/L、20mg/L或22mg/L)、氯化铜0.8-1.2mg/L(如0.8-1.0mg/L、1.0-1.2mg/L、0.8mg/L、1.0mg/L或1.2mg/L)和氯化镍1.8-2.2mg/L(如1.8-2.0mg/L、2.0-2.2mg/L、1.8mg/L、2.0mg/L或2.2mg/L);
(2)制备分离固体培养基;
(a1)将底泥和浸提液混合,密闭,静置1-2h(如1-1.5h、1.5-2h、1h、1.5h或2h),收集底泥浸提液和浸提后的底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米环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微米环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92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主动解除相邻线圈之间电磁耦合的阵列涡流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