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废旧布料裁剪收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7114.5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0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傅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智布互联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0;B02C18/14;B02C18/18;B02C21/00;B02C23/02;B02C23/16;B02C23/00;B30B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王峰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数据 技术 废旧 布料 裁剪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废旧布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废旧布料裁剪收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机构、进料机构、粉碎机构、出料机构和过滤机构;使用时,将进料机构安置于装置主体的顶部,通过相应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方便带动挤压块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对进入装置主体内部的废旧布料进行挤压,使得避免废旧布料产生堵塞的情况,同时也减小废旧布料对空间的占用,更加方便粉碎过程;使用时,将粉碎机构安置于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相应的齿轮传动结构,方便同时带动两组破碎结构对废旧布料进行粉碎处理,使得得以提高了对废旧布料的粉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布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废旧布料裁剪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
目前,在对废旧布料进行收集时,由于大多废旧布料都较为松散,因而在实际收集过程中,布料容易在进料口处发生堵塞的情况,而且进入装置内部后容易大量占用储存空间,不便于被裁剪破碎;同时,传统的布料裁剪收集装置难以对布料进行彻底的粉碎,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废旧布料裁剪收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废旧布料裁剪收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机构、进料机构、粉碎机构、出料机构和过滤机构,用于安置其他机构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的所述支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方便废旧布料进入的所述进料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用于方便实现对废旧布料进行粉碎处理的所述粉碎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内部设有用于方便对粉碎后的布料进行排出的所述出料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中部设有用于方便对粉碎后布料中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的所述过滤机构。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撑杆、底板和收集箱,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撑杆,四根所述撑杆的顶部共同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中部固定有所述收集箱。
具体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框、安置箱、第一电机、传动齿、传动块、齿条和挤压块,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中部固定有所述进料框,所述进料框的一侧连接有所述安置箱,所述安置箱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置箱内部且连接有所述传动齿,所述传动块卡合于所述安置箱的内部,所述传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框内部且连接有所述挤压块,所述安置箱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齿条,所述传动齿啮合于两个所述齿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智布互联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智布互联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7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锅盆顶钢环安装辅助设备
- 下一篇:一种凤梨推动去皮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