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及其取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6959.2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肖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5D16/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主动 原位 海水 取样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液舱(101)和主动控压系统;
所述耐压液舱(101)内设置有取样腔室(1011)、加压腔室(1012)和隔离元件(1013),取样腔室(1011)和加压腔室(1012)分布在隔离元件(1013)轴向上的两侧;
所述主动控压系统与所述耐压液舱(101)连接,所述主动控压系统检测取样腔室(1011)和/或加压腔室(1012)内的压力,当所述取样腔室(1011)和/或加压腔室(1012)内的压力低于设定值后,所述主动控压系统控制向加压腔室(1012)内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控压系统包括:主动压力泵(102)、控制器(104)和压力测量单元(105),所述压力测量单元(105)检测取样腔室(1011)和/或加压腔室(1012)内的压力,所述压力测量单元(105)将测量到的测量数据上传至所述控制器(104),由控制器(104)根据所述测量数据控制主动压力泵(102)调整加压腔室(1012)内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阀(103),当所述开关阀(10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取样腔室(1011)通过开关阀(103)连通至耐压液舱(101)的外界,外界介质通过开关阀(103)进入取样腔室(1011);其中,所述开关阀(103)由控制器(104)控制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关阀(103)关闭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器(104)的控制,所述加压腔室(1012)能够被主动压力泵(102)持续提供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压力泵(102)连接在耐压液舱(101)靠近加压腔室(1012)的一侧,用于向加压腔室(1012)注入介质进行加压,以平衡加压腔室(1012)与取样腔室(1011)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液舱(101)在加压腔室(101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10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04)与主动压力泵(102)、压力测量单元(105)和开关阀(103)进行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元件(1013)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在所述耐压液舱(101)内移动,所述隔离元件(1013)隔绝加压腔室(1012)和取样腔室(1011)内的介质不会发生混合。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的取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进行取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舱压缩式主动保压原位海水取样器的取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取样前S0:将真空泵连接到开关阀(103),打开开关阀(103)对取样腔室(1011)抽真空,所述隔离元件(1013)位于远离密封装置(1014)的最远端,加压腔室(1012)填充少量气体介质,同时开关阀(103)保持关闭;
取样过程S1:当取样器到达取样深度时,所述控制器(104)打开所述开关阀(103),外界介质进入取样腔室(1011),此时所述隔离元件(1013)运动到靠近密封装置的最近端;
保压过程S2:当取样完成时,关闭所述开关阀(103),取样器开始上升,随着取样深度变浅,取样器内压力开始衰减,压力测量单元(105)测量到取样器内压力变化的数据后上传至控制器(104),控制器(104)根据测量数据控制主动压力泵(102)对加压腔室(1012)注入液体介质控制压力,加压腔室(1012)的压力通过隔离元件(1013)传递到取样腔室(1011),保持取样腔室(1011)和加压腔室(1012)的压力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9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