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6931.9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廖佰凤;卢恺;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01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套管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包括:外管;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用于引导气流换向;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摒弃现有技术中套管的内管无支撑的结构形式,在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设置管口支撑部件,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能够有效地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使得套管的内管和导流罩得到有效的支撑约束,有利于减小振幅,阻止发生危害性的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冷却套管是立式环形空心管状结构,高速气体从套管的内管进入,在内管端部上方流向发生180°转弯后进入套管的外管,与套管外的介质进行换热后排出。套管内部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180°转弯处将形成涡流区、二次流等现象,造成流体能量损失、脉动、振荡,从而引起管路振动,产生流动和结构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冷却套管和换热装置,使得套管的内管和导流罩得到有效的支撑约束,有利于减小振幅,阻止发生危害性的振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冷却套管,包括:
外管;
内管,由所述外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内部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导流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上部空间,用于引导气流换向;
管口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内管的顶部管口位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外管、内管和导流部件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管口支撑部件沿所述内管的管口周向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管口支撑部件与所述内管焊接,所述管口支撑部件与所述导流部件焊接,所述管口支撑部件具有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弹性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多个所述弹性支撑部件沿周向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部件与所述内管焊接,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具有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抵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刚性支撑部件,设在所述外管的底部管口内侧,多个所述刚性支撑部件沿周向分布,并支撑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管口支撑部件、弹性支撑部件和刚性支撑部件均呈片状,呈片状的所述管口支撑部件、弹性支撑部件和刚性支撑部件均沿气流方向布置,所述管口支撑部件的底部边缘开口形成具有第一弹性臂的U型结构,所述弹性支撑部件的底部边缘开口形成具有第二弹性臂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均设有与所述外管配合的凸起。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导流部件、管口支撑部件、弹性支撑部件和刚性支撑部件预装为一个组件后,装入所述外管内。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管的顶端密封形成盲端,所述内管上于所述外管的底部管口下方设有喇叭口导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9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