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5844.1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柯希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12 | 分类号: | B01D53/12;B01D53/26;B01D46/00;F23G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 |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有机 废气 连续 处理 循环 流化床 系统 | ||
1.一种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吸附装置、脱附装置、焚烧装置、热回收装置和供风系统,其中,
吸附装置,用于通入有机废气气流使吸附装置中的提升管(12)内的吸附剂颗粒流化且吸附剂颗粒吸附有机废气中的VOCs气体组分,携带部分吸附剂颗粒的净化后的尾气气流经气固分离后,净化后的尾气进入尾气烟道(27)、吸附剂颗粒落入脱附装置的脱附室(15)内进行脱附;
脱附装置,用于通入脱附用高温载气使脱附装置中的脱附室(15)内的吸附剂颗粒流化且将附着在吸附剂颗粒上的VOCs气体组分脱附,从而使吸附剂颗粒再生,再生后的吸附剂颗粒经提升管返料管(122)返回吸附装置的提升管(12)内,而携带部分吸附剂颗粒的含高浓度VOCs气体的浓缩废气经气固分离后,浓缩废气进入焚烧装置焚烧净化、吸附剂颗粒落入提升管返料管(122)返回吸附装置的提升管(12)内;
焚烧装置,用于焚烧浓缩废气使其氧化降解为无害气体且输出高温尾气入热回收装置;
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焚烧装置输出的高温尾气中的热量并将换热后的尾气汇入尾气烟道(27)中;
供风系统,用于为吸附装置供应有机废气、为脱附装置提供脱附载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装置包括提升管底部流化风室(6)、提升管布风板(7)、提升管(12)和提升管分离器(13),所述提升管底部流化风室(6)通过提升管进气母管(5)与带有流化风机(2)的有机废气母管(1)相连接,待处理有机废气被流化风机(2)抽取后送入提升管底部流化风室(6),经提升管布风板(7)进入到提升管(12)内,使提升管(12)内的吸附剂颗粒流化且同时待处理有机废气中含有的VOCs气体组分被吸附剂颗粒吸附;所述提升管(12)上部设置的提升管出料口(123)与提升管分离器(13)进料口相连,提升管分离器(13)的顶部出气口与尾气烟道(27)相连接、提升管分离器(13)的下部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附装置中的脱附室进料口(15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附装置包括脱附室(15)、脱附室布风板(16)、脱附载气风室(17)、脱附室分离器(18)、料腿(19)和脱附室排料管(20),其中脱附载气风室(17)通过管道与提供脱附载气的再生风机(23)相连接,再生风机(23)提供的脱附载气经加热为脱附用高温载气后输入脱附载气风室(17)并经脱附室布风板(16)进入到脱附室(15)内,使脱附室(15)内的吸附剂颗粒流化且将附着在吸附剂颗粒上的VOCs气体组分脱附,从而使吸附剂颗粒再生;所述脱附室(15)的脱附室进料口(151)通过管道与提升管分离器(13)的下部出料口相连接以承接已吸附VOCs气体组分的吸附剂颗粒,脱附室出料口(152)与脱附室分离器(18)的进料口相连以输出携带部分吸附剂颗粒的含高浓度VOCs气体的浓缩废气、脱附室排料口(153)与脱附室排料管(20)上端进料口相连以排出再生的吸附剂颗粒;所述脱附室分离器(18)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焚烧装置相连接以输送含高浓度VOCs气体的浓缩废气、脱附室分离器(18)的出料口通过料腿(19)与脱附室排料管(20)相连接以排出再生的吸附剂颗粒;脱附室排料管(20)的下端与提升管返料管(122)相连接以将再生的吸附剂颗粒返回吸附装置的提升管(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附室(15)内设置有隔板,以将脱附室(15)的内腔分割为若干个串联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有机废气连续处理的循环流化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风机(23)与脱附载气风室(1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电加热器(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58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