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流体靶生产核素的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5285.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9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暎;林常茂;李教徹;姜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原子力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G21G1/10 | 分类号: | G21G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陈英俊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流体 生产 核素 设备 | ||
1.一种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腔室,所述腔室设置有反应空间,所述反应空间被配置为容纳液体反应物;
瓶,所述瓶被配置为暂时容纳核反应过程之前的所述液体反应物和所述核反应过程之后的液体产物;
注射泵,驱动所述注射泵以在所述核反应过程之前抽吸容纳在所述瓶中的液体物质,并使抽吸的所述液体物质能够被供应到所述腔室;以及
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形成为使得所述瓶内的放射性气体能够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其中,所述液体反应物包括液化镭(Ra-226),所述液体产物包括液化镭(Ra-226)和液化锕(Ac-225),并且所述放射性气体是氡气(R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第一屏蔽箱,所述第一屏蔽箱在其内部空间中容纳所述瓶,以防止当所述放射性气体从所述瓶中流出时所述放射性气体泄漏到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第二屏蔽箱,所述第二屏蔽箱被配置为在其内部空间中容纳所述注射泵和所述第一屏蔽箱,并且能够防止所述放射性气体泄漏到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
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包括分支部,使得所述分支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腔室的下侧、所述瓶和所述注射泵中的每一者连接;以及
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分支部中,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流体的转移路径能够被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惰性气体源,所述惰性气体源供应惰性气体从而能够转移所述液体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包括分支部,使得所述分支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腔室的上侧、所述瓶和所述惰性气体源中的每一者连接;以及
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分支部中,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流路中的流体的转移路径能够被选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分支部、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分支部和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屏蔽箱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另外包括:
第一屏蔽管,所述第一屏蔽管被配置为能够屏蔽所述第一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箱和所述腔室之间的部分;以及
第二屏蔽管,所述第二屏蔽管被配置为能够屏蔽所述第二流路的位于所述第二屏蔽箱和所述腔室之间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其中,当将所述液体反应物加载到所述腔室中时,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的打开方向,使得所述第一流路中的所述注射泵能够与所述腔室的下侧连通,并且调节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打开方向,使得在所述第一流路、所述腔室内的所述反应空间和所述第二流路的内部的气体随着所述液体反应物被转移到所述腔室而被移动到所述瓶中之后,所述气体能够被排放到所述排气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核反应过程之后卸载所述液体产物时,调节所述第二三通阀的打开方向,使得能够将惰性气体从所述惰性气体源吹到所述腔室中,并且所述瓶内的气体随着所述液体产物被转移到所述瓶中而被排放到所述排气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使用液体靶来生产核素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单元另外包括氡气收集部,所述氡气收集部从排出的气体中收集氡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原子力医学院,未经韩国原子力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52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角推定装置
- 下一篇:信号反馈式器官底部辨识系统以及相应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