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4348.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2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秋;徐梁飞;江宏亮;胡尊严;贾心怡;欧阳明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8/04007 | 分类号: | H01M8/04007;H01M8/04029;H01M8/04537;H01M8/049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汽车 管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装置(100),包括第一开关第一接口(110)、第一开关第二接口(120)和第一开关第三接口(130);
第二开关装置(200),包括第二开关第一接口(210)、第二开关第二接口(220)和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所述第一开关第一接口(110)与所述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连接;
燃料电池电堆(300),包括电堆输入端(310)和电堆输出端(320),所述电堆输出端(320)与所述第一开关第三接口(130)连接,所述电堆输入端(310)和所述第一开关第二接口(120)连接;
第一加热装置(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第二接口(120)与所述电堆输入端(310)之间;
换热装置(420),所述换热装置(420)的第二端和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第二接口(220)和所述电堆输入端(310)连接;
散热装置(430),所述散热装置(4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第一接口(210)和所述电堆输入端(310)连接,以及
供暖系统(500),所述换热装置(4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分别与所述供暖系统(500)的两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储液装置(440),与所述电堆输入端(31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100)和所述第二开关装置(200)均为节温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500)包括:
散热管路(510),所述散热管路(5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装置(4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第一阀门(520),所述第一阀门(5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散热管路(510)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520)的第二端还与所述换热装置(420)的第二端连接;以及
第二阀门(530),所述第二阀门(530)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阀门(5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阀门(53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420)的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540),所述第二加热装置(540)设置于所述散热管路(51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霜器(550),设置于所述散热管路(51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510)还包括多个并联或者串联的散热器(560)。
8.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燃料电池电堆(300)的功率;
当所述燃料电池电堆(300)的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三接口(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第二接口(120)和所述第一开关第一接口(11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和所述第二开关第二接口(22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和所述第二开关第一接口(210)关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燃料电池电堆(300)的功率不小于所述功率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三接口(130)和所述第一开关第一接口(11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第一接口(210)和所述第二开关第二接口(220)导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当前燃料电池电堆(300)的功率之前,还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执行所述检测当前燃料电池电堆(300)的功率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汽车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境温度不小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第三接口(130)和所述第一开关第一接口(110)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第三接口(230)与所述第二开关第一接口(210)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43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