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防爆箱的安装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278.0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9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凤莲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3;H05K5/06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罗崇保 |
地址: | 545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防爆 安装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防爆箱的安装使用方法,包括防爆盖,所述防爆盖的后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储存盒,且防爆盖的前表面通过卡扣与储存盒固定连接,所述防爆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气板,且防爆盖的内部设置连接有防爆垫,所述防爆盖和防爆垫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过盈连接有连接线安装块,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该充电防爆箱的安装使用方法中的防爆设备为盒装构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并且储存空间大,从而可以适当缩小体积,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并且通过设备安装垫,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安装监测设备,通过连接线安装块,可以在监测设备的连接线穿过时,同样保持防爆设备良好的防爆和防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防爆箱的安装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瓶是电池的一种,也叫蓄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种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做电极,硫酸溶液做电解液的蓄电池,电瓶,是指放电后经充电可继续使用的电池,有铅蓄电池、镍铁蓄电池和镍镉蓄电池等,铅蓄电池的正极是二氧化铅,负极是铅,电解质是稀硫酸溶液,放电时,正、负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硫酸溶液浓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充电,用外电源充电时,可使电极和溶液恢复原状,经充电后便可继续使用。
电瓶在充电时,由于电车充电插头内部短路造成电路串联、充电器输入电压过高超过额定输入电压标准引发变压线圈烧毁或充电时间过长造成严重发热高温起火等原因,会发生自燃,导致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电瓶在充电自燃时,不方便进行扑灭,容易增大使用者的财产损失。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爆充电柜(公开号:CN107809124A),该专利包括柜体,柜体的顶部开设有贯穿的排压孔,排压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活动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活动杆的顶部穿过排压孔并延伸至柜体的顶部,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排压孔上方的泄压罩。
现有的充电防爆设备结构复杂,并且体积和质量较大,导致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导致安装和使用不方便,并且现有的设备在电瓶充电时,不方便对内部的情况进行监控,导致不能帮助使用者第一时间对装置内部的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在使用监测设备时,监测设备需要贯穿防爆设备,导致防爆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连接部位保护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防爆箱的安装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充电防爆设备结构复杂,并且体积和质量较大,导致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导致安装和使用不方便,并且现有的设备在电瓶充电时,不方便对内部的情况进行监控,导致不能帮助使用者第一时间对装置内部的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在使用监测设备时,监测设备需要贯穿防爆设备,导致防爆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连接部位保护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充电防爆箱,包括防爆盖,所述防爆盖的后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储存盒,且防爆盖的前表面通过卡扣与储存盒固定连接,所述防爆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气板,且防爆盖的内部设置连接有防爆垫,所述防爆盖和防爆垫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过盈连接有连接线安装块,所述防爆盖上表面的后侧设置连接有设备安装垫,所述储存盒包括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的内部设置连接有第一中空层,所述第一中空层的内部设置连接有第二中空层,所述第二中空层的内部设置连接有第三中空层,所述防爆盖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内部设置连接有阻燃棉,所述排气板设置连接在阻燃棉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设备安装垫包括第一组装板和第二组装板,所述第一组装板与第二组装板之间焊接且设置有110°的夹角,所述第二组装板的下表面设置连接有与防爆盖连接的双面胶。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安装块包括第一组装块和第二组装块,所述第一组装块和第二组装块的边缘设置连接,且第一组装块和第二组装块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咬合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凤莲,未经杨凤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