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酸亚乙烯酯的制备方法、碳酸亚乙烯酯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2302.9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栋;张先林;张丽亚;周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7/40 | 分类号: | C07D317/40;B01J23/745;H01M10/056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刘亚波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江苏扬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 乙烯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亚乙烯酯的制备方法、碳酸亚乙烯酯及应用,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一氯代碳酸乙烯酯和催化剂混合后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在氮气条件下鼓泡反应,副产物为氯化氢,反应结束后过滤反应液,将滤液进行精馏,收集馏分,将收集到的馏分进行结晶,得到碳酸亚乙烯酯;所述催化剂为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钛纳米纤维,所述催化剂中氧化铁纳米纤维、氧化铝纳米纤维、氧化钛纳米纤维之间的质量比为(1~2)∶(2~4)∶0.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无溶剂,无胺类残留。使用纳米纤维级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反应活性,可以在无溶剂的情况下产生催化作用,节约成本,减少三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亚乙烯酯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碳酸亚乙烯酯以及碳酸亚乙烯酯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解液是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重要的原材料,对电池的各种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电解液就是电池的“血液”。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得到不断发展,用户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性能,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使用添加剂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中,碳酸亚乙烯酯(又称1,3-二氧杂环戊稀-2-酮或乙烯碳酸酯,vinylenecarbonate,简称VC)是目前研究最深入,效果最理想的有机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VinyleneCarbonate)在室温(20-25℃)下为无色透明液体,熔点为19-22℃,沸点为165℃,密度(20℃)为1.360克/立方厘米,饱和蒸气压(20℃)为0.004千帕,闪点为135℃,在60℃以上易分解,光照条件下和/或与空气接触易变质,表现为色度高于50度(所述单位“度”为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mericanPublicHealthAssociation,APHA)标准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标准GB11903-89《水质色度的测定》记载的方法测得)。据报道,VC在碳负极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烷基碳酸锂,从而有效抑制溶剂分子的共插入反应,同时对正极无副作用(电化学学报,47(9),1423(2002),b.Aubach,K.Gamolsky,B.Markovskyetal.Electrochem.Acta,47(9),1423(2002)),实际应用表明,碳酸亚乙烯酯可以明显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并提高电池的耐存贮性能等多方面性能。
现有技术中,碳酸亚乙烯酯的合成有文献报道(美国化学会志,75,1263(1953),M.S.NewmanandR.W.Addor,J.Am.Chem.Soc.75,1263(1953)和美国化学会志,77,3758(1955),M.S.NewmanandR.W.Addor,J.Am.Chem.Soc.77,3758(1955))。上述文件涉及的合成方法:(1)一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以碳酸乙烯酯303克溶于CCl4中,在紫外光照射下63~70℃通氯气氯化24小时,蒸去溶剂,精馏得到1,2-二氯代碳酸乙烯酯28g(收率5.2%);一氯代碳酸乙烯酯291g(收率69%);(2)碳酸亚乙烯酯的合成:将30g一氯代碳酸乙烯酯溶于100毫升干燥乙醚中在回流的温度下滴加25.3g三乙胺50毫升乙醚溶液,7小时加完,回流搅拌过夜。除去固体物,用乙醚洗固体物,蒸除乙醚,进一步蒸馏得无色液体产物12.4g,收率59%,b.p76~79℃/37mmHg。要得纯产物需再精馏。碳酸亚乙烯酯的制备原理为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首先进行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l-EC),一氯代碳酸乙烯酯进行脱氯反应得到碳酸亚乙烯酯。在采用上述方法时,在氯化过程中,体系含氧得不到相应产物;在一氯碳酸乙烯酯脱氯化氢制备碳酸亚乙烯酯的过程中,碳酸亚乙烯酯是一种高热敏性物质,在60℃下一小时就会发生分解,80℃时几分钟就会发生分解,因此结果很不稳定,且很难重复。另外有机溶剂为醚类物质或碳酸乙烯酯(EC),其缺点是:由于醚类物质闪点低而且容易在贮存过程中形成过氧化物,产生危险隐患;而碳酸乙烯酯的熔点高达37℃,后期不易分离EC和V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