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酸C15:1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670036.6 申请日: 2020-07-13
公开(公告)号: CN111686098B 公开(公告)日: 2021-08-03
发明(设计)人: 周庆华;李建双;王文君;胡刘兵;王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 暨南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192 分类号: A61K31/192;A61P39/06;A61K36/16
代理公司: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代理人: 徐翔
地址: 51063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银杏 c15 制备 衰老 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酸C15:1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用途,经试验证明,银杏酸C15:1在HeLa细胞中可以显著抑制依托泊苷诱导的多种衰老表型,具有明显抗细胞衰老效果,为抗衰老药物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银杏酸C15:1在制备抗衰老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银杏有“活裸子植物化石”之称,3.45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我国既是银杏的发源地,也是银杏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着世界上70%以上的银杏资源。早在2000多年前银杏就被中医用于治疗记忆和认知障碍,全世界也已有50多个国家将银杏叶提取物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植物原料来源。

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对银杏叶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研究出的第一个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显著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脑缺血缺氧、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抗炎及增强神经系统活性等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动脉硬化、脑功能减退、老年性痴呆、记忆减退、衰老等与心脑血管循环有关的疾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目前,银杏叶提取物已广泛用途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如专利申请CN103463145A公开了一种以银杏落叶为原料的银杏叶精制提取物,其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及其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与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专利申请CN106420850A公开了银杏叶组合物,该组合物中总黄酮醇苷25-43%,银杏内酯6.5-17%,白果内酯3-5%,银杏酸小于3ppm,在治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银杏果和银杏叶作为主要原材料,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成分、银杏内酯类成分和银杏酸三大类。

银杏酸(Ginkgolic acid,GA)是提取物中最主要的物质,是六烷基或六烯基水杨酸的衍生物,是银杏叶中除内酯、原花青素和黄酮以外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HIV、抗菌、神经毒性、促凋亡、促自噬等作用。研究表明GA能够通过抑制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促进ROS水平显著提高,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进程;通过抑制NEMO的SUMO化和NF-κB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通过抑制AMPK,下调ACC、FASN等脂质合成关键酶的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癌的发展。GA的抗HIV作用主要表现为GA能显著性抑制HIV病毒的蛋白酶活性,从而降低HI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专利申请CN107913204A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护肤乳液,其配方中的原料及重量比分别是:银杏叶提取物10份、硬脂酸单甘酯3份、白矿油3份、辛酸/癸酸三甘油酯3份、氢化植物油1份、硬脂酸2.5份、聚丙烯酸树脂10份、山梨糖醇2.5份、丙二醇3份、三乙醇胺0.7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份、香精适量、防腐剂适量、去离子水加至100份。其制备得到的银杏叶护肤乳具有防皱美白、清除自由基等功效。专利申请CN103387896A公开了一种银杏叶美白复合香皂,银杏叶中的黄酮甙、氨基酸合成胶原蛋白成份对人体美容,抑制黑色素生长,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起着不小的作用。专利申请CN201811197655提供一种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银杏叶组合物,该组合物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含有50-95份银杏叶总内酯、22-60份银杏叶总黄酮,且银杏叶银杏酸小于0.0035份,其中银杏叶总内酯选自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J和白果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银杏叶总黄酮选自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杨梅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目前国内外对于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内酯A,B,J和白果内酯以及银杏双黄酮和异银杏双黄酮,主要的功效研究集中在抑制细胞损伤,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几个方面,但是银杏中主要提取物银杏酸C15:1在抗细胞衰老方面的功效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0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