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69626.7 | 申请日: | 2020-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连健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泰竹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7K5/00 | 分类号: | B27K5/00;B27K3/02;B27K3/08;B27M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4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材 防腐 防霉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将竹材置于过热蒸汽压力装置中的竹材翻转装置中,通过过热蒸汽压力装置先在过热蒸汽压力为0.4~0.6MPa,蒸汽温度为125~135℃环境下,启动竹材翻转装置顺时针翻转,同时向竹材通过蒸汽加压喷嘴喷洒防霉剂原液,时间持续40~50 min,喷洒量为0.65~0.8kg/m³。启动竹材翻转装置逆时针翻转,同时向竹材通过蒸汽加压喷嘴喷洒防霉剂原液,时间持续40~50 min,喷洒量为0.65~0.8kg/m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竹材防霉变、防腐的处理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竹材比木材含有更多的半纤维素、淀粉、糖份和蛋白质,即使经过热压制成竹材人造板如汽车车厢底板、竹地板、竹重组材等产品,这些竹材人造板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温度,很容易出现霉变和腐朽。特别是当这些产品在户外使用时,由于气候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温度和湿度满足霉菌和腐朽菌生长的条件。早期的轻微霉变出现在竹制品表面,仅影响外观,但随着霉菌的发展,菌丝会深入至竹制品内部,腐朽菌也会发展起来,使竹材微观结构产生变化,从而不仅影响外观,还极大地降低竹制品的强度,减少竹制品的使用寿命。对于竹材而言,有效的防霉防腐处理仍是化学药剂处理,而且大多数使用有机溶剂型的防霉防腐剂,施工及使用时对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认识到水性防霉防腐剂的好处,开发出几种高效、低毒的水性竹木材保护剂,但均采用浸泡、涂刷等人工处理方法,处理效率低、工人操作时会接触防霉防腐剂,对人身健康还存在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能够高效解决现有竹材防腐防霉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材放置于过热蒸汽压力装置中进行过热蒸汽处理,向竹材通过蒸汽喷洒防霉剂原液。
优选的,在上述的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中,过热蒸汽压力装置包括蒸汽加压喷嘴、竹材翻转装置,其中竹材翻转装置可以顺时针、逆时针翻转。
优选的,在上述的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中,过热蒸汽压力装置过热蒸汽压力为0.4~0.6MPa,蒸汽温度为125~135℃,处理时间为80~100min。
优选的,在上述的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中,通过蒸汽加压喷嘴向竹材喷洒防霉剂原液,喷洒量为1.3~1.6kg/m³。
优选的,在上述的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中,具体处理步骤包括:将竹材置于过热蒸汽压力装置中的竹材翻转装置中,通过过热蒸汽压力装置先在过热蒸汽压力为0.4~0.6MPa,蒸汽温度为125~135℃环境下,启动竹材翻转装置顺时针翻转,同时向竹材通过蒸汽加压喷嘴喷洒防霉剂原液,时间持续40~50 min,喷洒量为0.65~0.8kg/m³。启动竹材翻转装置逆时针翻转,同时向竹材通过蒸汽加压喷嘴喷洒防霉剂原液,时间持续40~50 min,喷洒量为0.65~0.8kg/m³。
本发明的实施,在高压及过热蒸汽状态下,竹材表面碳化,避免外来昆虫停留在竹材表面,并且高温下加高压可彻底杀死竹材内部的细菌和虫卵,同时真空状态可将竹材内部的糖份、空气、杂质等抽出,除去蛀虫所需营养物质,只留下木质纤维,防止细菌再生且不易被虫蛀,从而达到防霉防腐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防腐防霉剂原液可极迅速的分散到过热蒸汽中,并以极微小的状态存在,从而可以快速渗透进去竹材中,处理过程100min,处理效率非常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优选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竹材防腐防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竹材放置于过热蒸汽压力装置中进行过热蒸汽处理,向竹材通过蒸汽喷洒防霉剂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泰竹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泰竹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9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