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富含有价元素固废协同处置的高炉冶炼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67031.8 | 申请日: | 2020-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明;吝欢;吴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悟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C21B7/22;C21B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含有 元素 协同 处置 高炉 冶炼 系统 | ||
本发明系统公开了基于富含有价元素固废协同处置的高炉冶炼系统,属于冶金装备及节能环保领域。方案包括高炉及其加料系统,从上往下,所述高炉依次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炉缸上部沿炉缸周向均匀设置若干风口,所述加料系统位于高炉顶部中心区域,包含受料斗、料罐、料流阀、气密箱、旋转布料溜槽,在所述高炉炉腰上沿、炉身下部沿炉身周向均匀设置至少一层气体引出口,所述气体引出口总数量不少于高炉风口数量的三分之一。本发明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密封性和稳定性好、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彻底解决了高炉冶炼时有价元素循环富集的危害,拓展了高炉消纳社会固废功能,高效回收了随炉料带入的有价元素,提高了铁水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的冶炼装备及节能环保领域,涉及到固废综合利用,具体的说是涉及基于富含有价元素固废协同处置的高炉冶炼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是钢铁工业的核心设备,是一种横断面为圆形的炼铁竖炉,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形成的一个密闭的、连续的逆流反应器。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高炉本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高炉炉壳:现代化高炉广泛使用焊接的钢板炉壳。炉壳的作用是固定冷却设备,保证高炉砌体牢固,密封炉体,有的还承受炉顶载荷。炉壳除承受巨大的重力外,还要承受热应力和内部的煤气压力,有时要抵抗崩料、坐料甚至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炸的突然冲击,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炉壳外形尺寸应与高炉内型、炉体各部厚度、冷却设备结构形式相适应。
炉喉:高炉本体的最上部分,呈圆筒形。炉喉既是炉料的加入口,也是煤气的导出口,对炉料和煤气的上部分布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炉喉高度要允许装一批以上的料,以保证起到控制炉料和煤气流分布的效果。
炉身: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上向下逐渐扩大,用以使炉料在遇热发生体积膨胀后不致形成料拱,并减小炉料下降阻力。
炉腰:高炉直径最大的部位。它使炉身和炉腹得以合理过渡。由于在炉腰部位有炉渣形成,并且粘稠的初成渣会使炉料透气性恶化,为减小煤气流的阻力,在渣量大时可适当扩大炉腰直径。
炉腹:高炉熔化和造渣的主要区段,呈倒锥台形。为适应炉料熔化后体积收缩的特点,其直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形成一定的炉腹角。炉腹的存在,使燃烧带处于合适位置,有利于气流均匀分布。炉腹高度随高炉容积大小而定,但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为3.0-3.6m。炉腹角一般为79-82度,过大,不利于煤气流分布;过小,则不利于炉料顺行。
炉缸:高炉燃料燃烧、渣铁反应和贮存及排放区域,呈圆筒形。出铁口、渣口和风口都设在炉缸部位,因此它也是承受高温煤气及渣铁物理和化学侵蚀最剧烈的部位,对高炉煤气的初始分布、热制度、生铁质量和品种都有极重要的影响。
炉底:高炉炉底砌体不仅要承受炉料、渣液及铁水的静压力,而且受到1400-1600℃的高温、机械和化学侵蚀、其侵蚀程度决定着高炉的一代寿命。目前我国大中型高炉大都采用全碳砖炉底或碳砖和高铝砖综合炉底,大大改善了炉底的散热能力。
炉基:它的作用是将所集中承担的重量按照地层承载能力均匀地传给地层,因而其形状都是向下扩大的。高炉和炉基的总重量常为高炉容积的10-18倍(吨)。炉基不许有不均匀的下沉,一般炉基的倾斜值不大于0.1-0.5%。高炉炉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能力,使其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裂缝。炉基常做成圆形或多边形,以减少热应力的不均匀分布。
炉衬:高炉炉衬组成高炉的工作空间,并起到减少高炉热损失、保护炉壳和其它金属结构免受热应力和化学侵蚀的作用。炉衬是用能够抵抗高温作用的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的。炉衬的损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部位工作条件不同,受损坏的机理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部位、冷却和高炉操作等因素,选用不同的耐火材料。
炉喉护板:炉喉在炉料频繁撞击和高温的煤气流冲刷下,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维护其圆筒形状不被破坏是高炉上部调节的先决条件。为此,在炉喉设置保护板(钢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悟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悟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7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