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动围油栏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6067.4 | 申请日: | 202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雅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雅心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围油栏 | ||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是一种活动围油栏,包括若干个围油栏单元和链状浮子,每个围油栏单元通过接头相互连接构成围油栏本体,每个围油栏单元又包括栏体、配重连接件、配重、浮子旋转组件、接头,其中浮子旋转组件为空心结构,横向铰接于栏体中部一侧,链状浮子穿插入浮子旋转组件中,配重连接件铰接在浮子旋转组件下方,并同时与栏体铰接,配重固定在配重连接件底部。浮子旋转组件含有多个旋转组件,可阻拦液流冲击。链状浮子由吸油浮子单元通过穿绳连为一体。本发明大幅提高了围油栏的围挡效果,避免了失效隐患,且可具备吸油功能,适合对溢油现场进行可靠围控和主动高效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活动围油栏。
背景技术
石油和应用领域的发展带动了海洋石油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增加了海上石油污染的风险。溢油事故一旦发生,必须及时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包括生物的方法对溢油进行回收和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环境生态和经济损失。而无论怎样的处置方式,首先要及时有效地布放围油栏,对溢油进行围控和集中。
现有的围油栏设施,虽然功能需求和设计原理都很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常会发生拦油失效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天然水域环境中水体是流动的,特别是在海洋中,还存在复杂风浪条件,这就导致水体与围油栏体相互间产生持续冲击,部分油滴、油层会随过程中产生的乱流从底部绕过栏体,而当水流流速过高时,栏体前的油层会堆积,积油量可能超过围油栏的拦深,造成更大范围的累积失效。
研究显示,理论上传统围油栏在流速0.2m/s(不足0.5节)的水流前便可能会产生累积失效,这样的水流速度在海洋中非常常见。而且在拖船拉动围油栏进行主动围控的作业条件下,围油栏自身便具备与水面的相对速度,围油栏失效的隐患更高,这也反过来会制约拖船操作的前进速度,影响处置效率和处置效果。
现有的改进方案中,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优化围油栏形态,加深栏体,同时将栏体设计为迎面弯折或弧形,以增大围兜效果,减小失效几率;效果更好的有日本三井集团发明的双体围油栏(US4425053),在前一道围油栏进行初步拦截,对洋流进行减速后,再用后一道围油栏进行兜底。但是这两种方案都只是改善而非根治,当水体流速过高,特别是随拖船前行自身具备主动速度时仍可能存在失效情况。且无论何种形态的围油栏,在拖船拖行围控操作中,围油往往会由于惯性逐步集中于拖后的弧顶部分围油栏前方,使此区域更易产生积油层,进一步加剧了失效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围油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围油栏,包括若干个围油栏单元和链状浮子,每个围油栏单元相互连接构成围油栏本体,每个围油栏单元又包括栏体、配重连接件、配重、浮子旋转组件、接头,其中:
浮子旋转组件为空心结构,横向铰接于栏体中部一侧,链状浮子穿插入浮子旋转组件中;
配重连接件铰接在浮子旋转组件下方,并同时与栏体铰接,配重固定在配重连接件底部;
接头可采用线绳式、拉链式、铰链式、金属板配螺栓式等现有围油栏接头方式,分别固定在栏体两侧,相邻围油栏单元通过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栏体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底框架和裙体,上框架一侧与浮子旋转组件连接,底框架横向固定于下框架底部,下框架顶部与上框架铰接,上框架一侧中部位置与浮子旋转组件铰接,裙体为耐油防水柔性材料,具体的,可以为布层补强的PVC、PU、耐油橡胶等常规围油栏裙体用材质,裙体通过粘接、铆接等常规固定方式固定在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底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旋转组件包括一对浮子支架和一对浮子旋转框架,一对浮子旋转框架平行布置,由浮子支架连为一体;浮子支架一端分别与浮子旋转框架连接,一端与上框架铰接,底部与重力组件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雅心,未经郭雅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6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