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捉蚊子的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6037.3 | 申请日: | 202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峻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峻齐 |
主分类号: | A01M1/14 | 分类号: | A01M1/14;A01M1/24;A01M1/00;A47C29/00;E06B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1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捉 蚊子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困住蚊子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蚊子防治技术领域。用该方法,通过在蚊帐外设置帐布、在窗户里设置窗纱或在窗纱及玻璃上涂抹粘性物质,利用蚊子夜里飞向蚊帐中的人或天亮后飞向窗外的机会,将蚊子困在蚊帐附近或窗户附近,便于后续通过喷少量灭蚊剂或用电蚊拍等方法集中消灭被困住的蚊子。本发明提供的蚊帐、纱窗、玻璃将蚊子困在两层蚊帐帐布之间、两层窗纱之间、窗纱和玻璃之间或粘在纱窗及玻璃上,便于后续通过喷少量灭蚊剂或用电蚊拍等方法集中消灭被困住的蚊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蚊子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捉蚊子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因为蚊子身上有大量细菌、病毒,当蚊子趴在人体皮肤上吸血时,这些细菌、病毒就会进入人体传播疾病,比如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乙型脑炎、丝虫病等。有研究者发现蚊子传播的疾病有80多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受伤害最大的是婴儿和孕妇。现在家庭常用的防止蚊子伤害的方法包括安纱窗、撑蚊帐、点蚊香、喷灭蚊剂、用电蚊拍等,所用到的装置包括纱窗、蚊帐、电蚊拍等。安纱窗无法杜绝蚊子利用人开门出入的机会进入房间,长时间点蚊香、大量喷灭蚊剂对人特别是婴儿和孕妇有害,用电蚊拍只能消灭碰到的蚊子,撑蚊帐只是把蚊子挡在蚊帐外并不能消灭蚊子也不能把蚊子赶出房间,这些方法无法避免蚊子对人特别是婴儿和孕妇的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蚊子防治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捕捉蚊子的方法,便于后续通过喷少量灭蚊剂或用电蚊拍等方法集中消灭被捕捉的蚊子。
蚊子的特点是,夜里飞向人体,早晨天亮后房间里的蚊子飞向窗户试图飞出房间,房间外的蚊子试图飞进房间里。
本发明提供的捕捉蚊子的方法,人睡觉前在标准蚊帐外距离标准蚊帐超过1毫米的地方悬挂单层网眼布,在窗户玻璃和纱窗上涂抹透明粘性物质,在房间里距离窗户的玻璃及纱窗超过1毫米的地方悬挂单层网眼布;人在标准蚊帐里睡觉时,蚊帐外的蚊子在向人体飞的过程中,首先碰到所挂单层网眼布,蚊子落到所挂单层网眼布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钻过所挂单层网眼布的网眼,进入所挂单层网眼布和标准蚊帐之间的空隙,然后爬到或飞到标准蚊帐上,试图通过努力钻进标准蚊帐里,但钻不进去;人睡醒时,在蚊帐里拿起预先放置在床上的灭蚊剂喷洒装置,对准处在标准蚊帐和所挂单层网眼布之间的蚊子喷少量灭蚊剂,由于蚊子无法迅速穿过所挂单层网眼布逃跑而困在狭小空间内被灭蚊剂杀死;人起床后,拿着灭蚊剂喷洒装置,对准处在窗户的玻璃及纱窗和所挂单层网眼布之间的蚊子喷少量灭蚊剂,由于蚊子无法迅速穿过所挂单层网眼布逃跑而困在狭小空间内被灭蚊剂杀死;拿走所挂的单层网眼布,将粘在涂有透明粘性物质的玻璃和纱窗上的蚊子消灭并清理掉。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述单层网眼布的网眼密度为直向小于16孔/5厘米、横向小于26孔/5厘米,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能够粘住蚊子的胶。
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单层网眼布的网眼密度为直向小于14孔/5厘米并且大于6孔/5厘米、横向小于24孔/5厘米并且大于16孔/5厘米,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沾蝇胶或沾蚊胶。
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单层网眼布的网眼密度为直向小于14孔/5厘米并且大于8孔/5厘米、横向小于24孔/5厘米并且大于18孔/5厘米,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热熔胶类不干胶或乳胶剂类不干胶。
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单层网眼布的网眼密度为直向小于12孔/5厘米并且大于8孔/5厘米、横向小于22孔/5厘米并且大于18孔/5厘米,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丙烯类粘胶剂、橡胶类粘胶剂或硅树脂类粘胶剂。
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单层网眼布的网眼密度为直向小于14孔/5厘米并且大于6孔/5厘米、横向小于24孔/5厘米并且大于16孔/5厘米,所述透明粘性物质为松香、桐油、阿拉伯胶按照2:1:1的比例加热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峻齐,未经张峻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6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