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65084.6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张绪进;李晓飚;马希钦;周世良;王召兵;刘亚辉;舒岳阶;陈亮;周远航;马御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21/64 | 分类号: | B63B21/64;E02B3/26;G05D2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远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8 | 代理人: | 伍伦辰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洞 航道 船舶 通过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本方法中船舶从外部航道先经过一段宽度逐渐变窄的过渡航道减速后进入到隧洞航道中,再逐渐通过隧洞航道,其特征在于,在过渡航道两侧各设置一排具有缓冲效果的船舶导向吸能装置,船舶在过渡航道行驶过程中依靠船舶导向吸能装置导向,使其保持正对的方向驶入进隧洞航道中,并依靠船舶导向吸能装置吸收船舶部分动能,使船舶稳定行驶入隧洞航道;
所述船舶导向吸能装置包括位于后方用于和航道侧壁相连的安装部,位于中间的支撑部和位于前端的引导构件,引导构件前侧面呈向外凸出的弧形,支撑部上设置有缓冲吸能构件;
所述支撑部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得的缓冲连接梁;缓冲连接梁的主干内部具有一个内腔,缓冲连接梁中部两侧向外凸起形成有侧翼,所述内腔向两侧延伸进侧翼中,所述内腔中填充设置有阻尼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进入隧洞航道后采用自航方式通过隧洞,即在隧洞航道两侧各设置一排具有缓冲效果的船舶导向吸能装置,船舶进入隧洞航道后依靠自身动力行驶通过隧洞航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进入隧洞航道后采用牵引方式通过隧洞,即在隧洞两侧岸边或者隧洞顶部顺隧洞长度方向设置牵引车轨道,牵引车轨道上沿前后方向成对地设置有牵引车,牵引车上设置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用于牵引船舶的牵引绳,船舶进入隧洞后关闭自身动力并依靠牵引装置牵引通过隧洞航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为竖向的回转体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竖向设置于支撑部前端的转轴上;所述引导构件中部向外鼓起设置;所述引导构件自身为弹性材料制得;所述引导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上的内筒体,还包括同轴套设在内筒体外的外筒体,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设置有支撑肋,外筒体开设置有若干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在支撑部后端的一个浮子,浮子可上下浮动地设置于航道侧壁的一个竖井内,竖井外侧具有和航道连通的竖向开口,浮子宽度大于竖向开口宽度使得浮子被限位于竖井内;
浮子为一个浮筒,浮筒内部后下侧位置置入设置有配重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两侧还具有向后方展开呈八字的两根辅助支撑杆,两根辅助支撑杆外端连接一根竖向设置的滑动杆,滑动杆可滑动地配合在支撑部两侧航道侧壁上的两个相对且竖向设置的弧形滑槽内,弧形滑槽水平截面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洞航道船舶通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滑动杆外端具有一个和弧形滑槽匹配的弧形面,两根滑动杆外端的弧形面和弧形滑槽接触时,浮子后侧和竖井后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0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