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卵母细胞激活液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64965.6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4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余裕炉;叶林;刘洪君;严飞;戴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5 | 分类号: | C12N5/075;C12N5/073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廖祥文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 激活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卵母细胞激活液及其应用。其包括以下成分及其含量:离子霉素1.1~1.8mg/L、钙离子载体A23187 6‑12mg/L、嘌呤霉素63‑94μg/L、6‑DMAP 19~43mg/L、放线菌酮CHX 3.4~6.6mg/L、佛波酯PMA 28~53μg/L、三磷酸肌醇7.8~12.7μg/L、SrCl2 1.5~2.4g/L、肝素16~25mg/L、基础培养液。本发明卵母细胞激活液可有效激活卵母细胞,适用于体外受精辅助生殖技术中行ICSI后卵母细胞的激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卵母细胞激活液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受精前,哺乳动物成熟卵母细胞发育停留在减数分裂MII期,只有当发生受精或类似受精的信号刺激时卵母细胞才重新启动活化过程,从这一阶段离开,进入下一阶段,恢复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原核,排出第二极体,继续发育成胚胎,这一阶段称为卵母细胞激活。
卵母细胞的激活是由内质网和三磷酸肌醇IP3信号通路诱导导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复杂信号转导过程。在常规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卵胞浆内的Ca2+浓度升高发生于精子-卵母细胞融合后的几分钟内,而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是一种借助显微操作系统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射到卵母细胞胞质内进行体外受精的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当精子注射入卵母细胞后会立即触发信号转导通路引起卵母细胞胞浆内Ca2+浓度的升高。卵胞浆内Ca2+的来源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外两个途径。内质网是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主要来源,这一过程主要是由精子核周围的特异性磷脂酶成功激活IP3信号转导通路所产生的,后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主要由细胞外Ca2+内流所维持。
卵母细胞的人工激活是体细胞克隆和ICSI技术的关键环节。人工激活的方法有物理方法(电刺激、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方法(乙醇、钙离子载体、蛋白合成抑制剂等)。电刺激易受卵母细胞卵龄、激活条件以及电融合仪的影响,在不同的仪器上重复性差,成本高。机械刺激和温度刺激操作繁琐,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激活率偏低。化学激活方法相对于物理激活方法而言操作简便、激活率高、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因而普遍采用。
钙离子载体A23187、离子霉素、乙醇、氯化锶以及放线菌酮、6-二甲基氨基嘌呤等常用于化学激活。目前,有关牛、羊、兔、小鼠等体外成熟卵母细胞采用A23187、离子霉素、乙醇、氯化锶等化学物质激活的研究较多。
但现有化学激活剂激活成功率低,田见晖等通过研究发现猪卵母细胞由离子霉素激活后用6-DMP处理5.5h,激活效果较好,但囊胚率为25.4%左右(田见晖,蔡元,刘国世,等.化学激活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038(005):1029-1033.)。因而仍需要一种激活效果好的卵母细胞激活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卵母细胞激活液及其应用。本发明卵母细胞激活液显著提高行ICSI后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增强胚胎发育潜能,最终达到提高体外受精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成功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卵母细胞激活液,其包括以下成分及其含量:离子霉素1.1~1.8mg/L、钙离子载体A23187 6-12mg/L、嘌呤霉素63-94μg/L、6-DMAP 19~43mg/L、放线菌酮CHX 3.4~6.6mg/L、佛波酯PMA 28~53μg/L、三磷酸肌醇7.8~12.7μg/L、SrCl21.5~2.4g/L、肝素16~25mg/L、基础培养液1L。
优选地,所述卵母细胞激活液还包括紫杉醇0.6~1.2mg/L,磷脂酰丝氨酸68~99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艾伟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4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