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型机器人机械手的润滑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63485.8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会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黄珍丽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 机器人 机械手 润滑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润滑防护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大型机器人机械手的润滑防护装置,包括机械手结构、存储结构、限位结构、增压结构、循环结构和润滑结构;存储结构上设有用于对油液增压的增压结构,且增压结构连接于机械手结构;增压结构连接于用于促进油液循环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设于存储结构的内部,且循环结构与机械手结构导通,进而便于在机械手结构在工作过程中驱动增压结构对存储框的内部的油液进行增压,使润滑油更便于进入机械手结构的内部对机械手结构进行润滑,同时便于驱动循环结构使机械手结构的内部的过多的油液回流到存储结构的内部,进而有效的防止油液过多造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防护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大型机器人机械手的润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然而,一些大型的机器人机械手的轴向压力大,需要经常性的给轴承连接处涂抹润滑油,有效的防止轴承和转轴的连接处摩擦卡塞损坏,然而经常性的涂抹润滑油影响机械手的正常工作,且涂抹均匀性差,当油液涂抹较多时容易滴落至地面,造成油液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机器人机械手的润滑防护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型机器人机械手的润滑防护装置,包括机械手结构、存储结构、限位结构、增压结构、循环结构和润滑结构;用于传动的所述机械手结构上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所述存储结构,所述机械手结构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存储结构进行限位的所述限位结构,且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卡合;所述存储结构上设有用于对油液增压的所述增压结构,且所述增压结构连接于所述机械手结构;所述增压结构连接于用于促进油液循环的所述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结构设于所述存储结构的内部,且所述循环结构与所述机械手结构导通,所述增压结构与所述润滑结构导通,且所述润滑结构固定于所述机械手结构。
具体的,所述机械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块、转轴、轴承和卡块,所述存储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固定有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上均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卡块,所述轴承的外圈上的所述卡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卡合,所述转轴贯穿于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上的所述卡块与所述转轴卡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存储框、凹槽、限位槽、端盖、导流槽和密封圈,所述存储框的顶端抵触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存储框的底端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存储框上设有所述限位槽,所述存储框背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的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存储框之间围成深度从两端至中间逐渐增大的所述导流槽,且所述存储框的底端套接有截面为梯形的所述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抵触。
具体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驱动块、限位块、扭力弹簧和导向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转动连接的所述驱动块,所述导向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导向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块抵触,所述限位块的另外一端与所述限位槽卡合,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导向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会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会研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3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