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62571.7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锡涛 |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3/12;F24C15/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燃气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包括固定面板、固定底座与气管接头,所述固定面板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气管接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的后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面板的上部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方形槽口,且固定面板的内部靠近方形槽口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盘,所述第一卡盘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卡盘,所述第一卡盘的下部内侧活动传动杆,所述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之间靠近传动杆的上部活动安装有若干组第一滚珠,所述传动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盘;本发明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可以有效提升其节能效果,使得其加热操作更加均匀,同时令其具有锅架调节结构,增加其适用范围,降低其维护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燃气灶设备,更具体的是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燃气灶又叫炉盘,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但又很难见到一个通行的概念,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
对比文件201710940538.4公开的一种燃气灶测温装置、燃气灶及燃气灶温控方法,涉及灶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温度传感器头部积碳,使用寿命低,且无法实现对锅具温度的实时反馈的问题而设计,该燃气灶测温装置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自下而上穿过燃气灶内环火盖的套管和覆盖在套管上的并用于与锅具抵接的耐高温玻璃,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套管的下部,且所发出的红外线经过套管内部空间而不触及套管内壁地穿过所述耐高温玻璃进而照射在锅具的底部,与本发明相比,其不具有槽口调节结构,从而降低了燃气灶的节能效果。
现有的节能型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槽口调节结构,传统节能型燃气灶通过控制燃气流量控制火焰大小,使得传统节能型燃气灶的火力控制不够精准,令其无法根据使用需求精准控制火焰大小,降低了燃气灶的节能效果;同时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锅架调节结构,使得节能型燃气灶无法适用不同大小的锅具,当锅具较大时,使得其在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侧滑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辅助分离结构,传统节能型燃气灶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连接的燃气管出现软化现象,使得燃气管粘附在燃气灶的气管接头上,对燃气管的更换维护操作造成一定的不便,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槽口调节结构,传统节能型燃气灶通过控制燃气流量控制火焰大小,使得传统节能型燃气灶的火力控制不够精准,令其无法根据使用需求精准控制火焰大小,降低了燃气灶的节能效果;同时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锅架调节结构,使得节能型燃气灶无法适用不同大小的锅具,当锅具较大时,使得其在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侧滑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节能型燃气灶不具有辅助分离结构,传统节能型燃气灶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连接的燃气管出现软化现象,使得燃气管粘附在燃气灶的气管接头上,对燃气管的更换维护操作造成一定的不便,而提供一种节能型燃气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型燃气灶,包括固定面板、固定底座与气管接头,所述固定面板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气管接头固定安装在固定底座的后端中间位置,所述固定面板的上部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方形槽口,且固定面板的内部靠近方形槽口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卡盘,所述第一卡盘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卡盘,所述第一卡盘的下部内侧活动传动杆,所述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之间靠近传动杆的上部活动安装有若干组第一滚珠,所述传动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盘;
所述固定面板的前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两组第二旋钮,所述固定面板的前端外表面靠近第二旋钮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转杆,所述固定面板的上端外表面靠近方形槽口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锅架,所述伸缩锅架的底部内侧固定套接有空心套环,且伸缩锅架与空心套环之间通过第二栓板对接固定,所述空心套环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套接有伸缩内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锡涛,未经吴锡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