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坚果开口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62033.8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少东 |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胡林 |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坚果 开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坚果开口装置,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底壁开有第一盲孔,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开有第二盲孔,顶板的底壁与底板的顶壁接触时,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构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内壁均为曲面,在第一盲孔内壁与/或第二盲孔的内壁开有多个多边形凹槽,相邻两个凹槽共用一个侧壁,相邻两个凹槽共用的侧壁其开放端具有刃部;使用本装置,可以使坚果外壳的表面形成的裂缝更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坚果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坚果,是闭果的一个分类,果皮坚硬,内含1粒或者多粒种子。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较高,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极好的功效。
在坚果加工过程中,为了使坚果更好的入味或者烘干更快,需要对坚果的外壳进行开口,使坚果的外壳具有裂缝,然后进行后续的加工制作(例如翻炒、烘烤等),目前对坚果外壳开口的装置效果不佳,在坚果外壳上形成的裂缝不多,导致坚果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烘干的时间较长,加工效率低,同时裂缝较少,坚果加工过程中入味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坚果开口装置,使用本装置,可以使坚果外壳的表面形成的裂缝更多,从而便于坚果的后续加工。
一种坚果开口装置,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底壁开有第一盲孔,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开有第二盲孔,顶板的底壁与底板的顶壁接触时,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构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内壁均为曲面,在第一盲孔内壁与/或第二盲孔的内壁开有多个多边形凹槽,相邻两个凹槽共用一个侧壁,相邻两个凹槽共用的侧壁其开放端具有刃部。
传统的坚果开口装置,利用顶板和底板的挤压对坚果进行开缝,效果不佳,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盲孔内壁与/或第二盲孔的内壁开有多个多边形凹槽,相邻两个凹槽共用一个侧壁,相邻两个凹槽共用的侧壁其开放端具有刃部,刃部锋利,当顶板下压的过程中,利用凹槽侧壁的刃部对坚果进行开口,凹槽的深度较浅,小于坚果外壳的厚度,防止直接将坚果的外壳切割成多个多边形孔,刃部锋利与坚果外壳接触容易割开外壳表面,但是并不将坚果外壳割通,只是在坚果外壳表面形成多个条形盲孔,条形盲孔处较为脆弱,在进一步的挤压过程中,容易裂开形成裂缝,如此在对坚果挤压的过程中,使坚果外壳上形成的裂缝更多,以使后续对坚果的加工效率更高,同时裂缝较多,在进行翻炒加入调料时,入料效果好,使制作出来的坚果更加美味。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盲孔内壁的底部开有贯穿底板的贯通孔。在坚果进行挤压之后,可能贴合于第二盲孔内壁不易掉落,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二盲孔内壁的底部开有贯穿底板的贯通孔,当坚果不掉落出来时,便于顶针穿过贯通孔将坚果顶出。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内腔呈锥形。本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内腔呈锥形,由于第二盲孔的内壁是倾斜的,凹槽的内腔呈锥形的情况下,破碎的坚果外壳的残渣更容易向凹槽内滑落,可以使刃部对坚果外壳的切割效果更佳。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六边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六边形每条边长度相同。本技术方案中凹槽为六边形凹槽,且六边形的每条边长度相同,六边形凹槽侧壁较多,多个六边形凹槽共用的侧壁较多,共用的侧壁越多,侧壁上的刃部越多,坚果外壳上形成的条形盲孔越多,条形盲孔处薄弱,从而使坚果外壳上挤压形成的裂缝越多,此外在坚果外壳上形成多个六边形形状,可以使坚果整体更加美观。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呈椭球状。本技术方案中容纳腔呈椭球状,可以对碧根果等椭球型坚果外壳进行开口。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呈球状。本技术方案中容纳腔呈球状,可以对核桃等球形坚果外壳进行开口。
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顶板上下运动。本技术方案中在顶板上连接驱动装置,使用时,将底板固定,然后将顶板和驱动装置固定在底板上方,利用驱动装置带动顶板下移从而对坚果进行挤压,可以便于对坚果的挤压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少东,未经朱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