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粉末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0029.8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3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炜;谌昀;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04;B22F9/24;C22F1/08;C22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置换反应 粉末 制备 cu ag 合金 方法 | ||
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粉末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所述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Ag为0.1%~50%,其余为Cu。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先将一定数量和尺寸的Cu粉加入到AgNO3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滤出并洗净、烘干,然后以500~790MPa、在室温下压制20~60s成坯锭,随后坯锭以550~650MPa、在800~900℃压制30~65s,之后以速度0.2~0.6mm/s在300~400℃进行4~8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再进行多道次拉拔至截面收缩率为99.9975%~99.9999%,得到丝材,最后在150~400℃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高强度高导电Cu‑Ag合金。本发明整个制备过程在固相温度区间进行,原料无熔化、烧损,有效避免了Ag在Cu中的固溶,合金成分精确且兼具高导电性能和高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粉末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属导电合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合金导电性、导热性强,力学性能优异,在机械、电子、电器、船舶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Cu-Ag合金导电率高,容易熔炼和塑性变形加工,尤其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Cu-Ag合金主要采用常规铸造方法制备,然后进行挤压、拉拔等加工及热处理,理论上室温时Ag在Cu中的溶解度并不高,仅为0.1%(质量百分比),但实际生产中Cu-Ag合金通常在非平衡条件下凝固,Cu基体中会固溶大量Ag,使合金导电性受到严重影响,后续时效处理也只能使部分Ag析出,剩余的固溶Ag仍然显著影响导电率。如何尽可能减少Ag在Cu中的固溶量,同时获得高强度和高导电率是Cu-Ag合金大量高端应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Cu粉和Ag粉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使合金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高的导电性能。
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纯铜粉末和银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得到外层紧密附着银元素的铜粉,将粉末在模具中加压制坯,再经过挤压、拉拔、热处理,获得高强高导Cu-Ag合金丝材。
所述Cu-Ag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Ag为0.1%~50%,其余为Cu。
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粉末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一定数量尺寸为0.1~500μm的Cu粉加入到配置好的AgNO3溶液中,均匀搅拌,待反应完全后滤出固体,用蒸馏水充分清洗,然后烘干,得到表面置换出Ag的Cu粉,Cu与Ag的质量比为1~999∶1;
(2)把含Ag的Cu粉放入钢制模具中,采用液压机在500~790MPa、室温下压制20~60s,粉末制备成坯锭;
(3)将坯锭连同模具在真空中加热到800~900℃,然后在550~650MPa下压制30~65s,得到热压坯锭;
(4)热压坯锭在300~400℃、以挤压速度0.2~0.6mm/s进行4~8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得到棒材;
(5)棒材在室温下进行多道次拉拔至截面收缩率为99.9975%~99.9999%,得到丝材;
(6)丝材在150~400℃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高强度高导电Cu-Ag合金。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备Cu-Ag合金的Ag是置换反应后直接结合在Cu粉表面,Cu、Ag之间相容性好,界面结合优异,有利于后续加工及获得高性能;整个制备过程在固相温度区间进行,原料无熔化、烧损,有效避免了Ag在Cu中的固溶,合金成分精确且兼具高导电性能和高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质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Cu-Ag合金成分为:1%Ag,其余为Cu。
本实施例Cu-Ag合金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0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