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8835.1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6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33;G09F9/30;H01L51/52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世俊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配向板;配向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由多个高度相同的凸出物组成;凸出物的间距小于预定阈值;第一区域的高度小于第二区域的凸出物的高度;第一区域与基板的盲孔对应。配向板第二区域的凸出物将Anilox Roll凹槽内PI液挤压出来并带走,将PI均匀转印到第二区域,由于与盲孔对应的第一区域的高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高度,第一区域不会将Anilox Roll凹槽内PI液挤压出来并转印到第一区域,因此第一区域没有或者尽可能少的涂布PI,解决了盲孔区域PI液涂布采用全覆盖模式进行涂布,PI液堆积在盲孔区域,导致盲孔区域PI膜厚度较大,盲孔穿透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盲孔区域的穿透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屏幕是电子设备上最大的且成本最高的零部件,显示屏幕一直是电子设备的创新所在。近年来,显示屏幕的材质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TFT-LCD)向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简称为OLED)发展,触控方式也从外挂式发展到了内控式。随着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屏幕尺寸不仅仅是趋于大屏化,还趋于高屏占比化,各式各样的全面屏电子设备孕育而生,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智能终端屏幕发展至今已经能够将屏占比的比例达到大于90%的全面屏程度。
液晶显示面板行业中,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摄像头、听筒、感应器等需要通过打孔(例如盲孔)的方式安装在面板显示区域中,盲孔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屏占比。因为盲孔区域下方为摄像头等,因此对穿透率要求较高,影响此区域穿透率的因素很多,如Array膜层架构,彩膜基板(Color fiter,简称为CF)膜层架构,Cell Gap,盲孔区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为PI)厚度,玻璃厚度等。液晶显示面板通常会在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彩膜基板上涂布PI液,并通过摩擦(Rubbing)或光蚀刻技术形成预倾角,从而给液晶分子提供一个承载的角度。现有技术中的PI液涂布工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将PI液均匀地分布在配向板(APR Plate,简称为APR)上,然后通过配向板把PI液通过辊筒(Roller)转印到薄膜晶体管或者彩膜基板上,进而完成PI液的配向涂布。
其中ArrayCF基板上方的PI液厚度影响最大,如何减薄盲孔区域的PI膜厚是解决盲孔穿透率的关键。目前盲孔区域PI液涂布采用全覆盖模式进行涂布,由于盲孔区域TFTCF膜层大部分挖空,PI液在涂布后会堆积在孔区域,造成孔区域PI膜较AA区(Active Area,有效显示区)要厚。如图1和图2所示,盲孔区域PI液存在堆积膜厚于其他区域。如何减薄盲孔区PI膜厚是解决穿透率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盲孔区域PI液涂布采用全覆盖模式进行涂布,如图3所示,PI液堆积在盲孔区域,导致盲孔区域PI膜厚度较大,盲孔穿透率低,使得摄像头通过玻璃面板的显示效果出现不足的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盲孔区域PI液涂布采用全覆盖模式进行涂布,PI液堆积在盲孔区域,导致盲孔区域PI膜厚度较大,盲孔穿透率低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配向板;其中,所述配向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由多个高度相同的凸出物组成;所述各个凸出物的间距小于预定阈值;所述第一区域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凸出物的高度;所述第一区域与基板的盲孔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为一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8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