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8427.6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3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乔宏霞;潘帅;路承功;王军;魏智强;王习;乔国斌;付勇;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4B24/12;C04B2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效剂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水泥10‑20%,粉煤灰25‑30%,硅灰6‑9%,增效剂0.1‑0.2%,第一部分水4‑6%,粗骨料10‑25%,细骨料10‑25%,减水剂1‑2.5%;增效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乙醇胺20‑35份,三聚磷酸钠1‑5份,四乙烯五胺2‑4份,钨酸钠2‑3份,焦磷酸钠5‑10份,烯丙基胺5‑15份,第二部分水20‑25份。本发明各原料相互配合作用得到一种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成本,又保证混凝土具备更好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含增效剂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混凝土企业及使用者为保证混凝土质量,不敢擅自降低水泥用量,反而通过降低水胶比来提升混凝土强度。此外,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有接近20%的水泥未能充分水化,这样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使得混凝土成本居高不下,给使用者及混凝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传统方法中,商砼企业主要利用粉煤灰、硅灰等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施工性能,使得成本有所降低,但是传统方法减少水泥用量较多,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随着混凝土材料价格的上涨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绿色、高效的外加剂配合粉煤灰、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实现混凝土中水泥的充分水化,在水泥用量减少不多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混凝土性能。
因此研发一种抗压强度高、生产成本低廉的含增效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水泥10-20%,粉煤灰25-30%,硅灰6-9%,增效剂0.1-0.2%,第一部分水4-6%,粗骨料10-25%,细骨料10-25%,减水剂1-2.5%;
上述增效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乙醇胺20-35份,三聚磷酸钠1-5份,四乙烯五胺2-4份,钨酸钠2-3份,焦磷酸钠5-10份,烯丙基胺5-15份,第二部分水20-25份。
进一步,上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8%。
进一步,上述细骨料为河砂、石英砂、钢渣、粉煤灰陶砂、混凝土再生细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其粒径小于5mm。
进一步,上述粗骨料为碎石、卵石、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再生粗骨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其粒径为10-20mm。
进一步,上述减水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8-15份,氨基磺酸2-5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本身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与氨基磺酸配合可以减少水泥在水中团聚,促进减水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增效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上述含增效剂混凝土称取各原料;
(2)将三聚磷酸钠、钨酸钠、焦磷酸钠加入第二部分水搅拌,再加入三乙醇胺、四乙烯五胺、烯丙基胺,继续搅拌,得增效剂;
(3)将水泥、粉煤灰、硅灰、增效剂、第一部分水、细骨料、减水剂搅拌,然后加入粗骨料继续搅拌,得含增效剂混凝土。
进一步,上述步骤(2)中,将三聚磷酸钠、钨酸钠、焦磷酸钠加入第二部分水在温度为40-50℃、转速为60-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15min,再加入三乙醇胺、四乙烯五胺、烯丙基胺,继续搅拌5-10min,得增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8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