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随屏幕亮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照明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56351.3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5B45/12 | 分类号: | H05B45/12;H05B4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周淑淑 |
| 地址: | 22114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幕 亮度 进行 自适应 调整 照明灯 | ||
1.一种可随屏幕亮度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照明灯,包括照明灯D,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控制照明灯D打开与关闭的USB端口以及用来控制照明灯D亮度变化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串联电阻R11、电容C10后连接用于判断屏幕亮暗信号的视放输出级端口;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10、电阻R12~R13、电位器RP1~RP6、电容C1、电解电容C2~C3、电容C5~C7、电容C9、二极管D1~D12、三极管BG1~BG6、稳压二极管DW1~DW4、光电耦合器IC1、运算放大器IC2、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继电器J1、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继电器J2、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继电器J3、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继电器J4、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继电器J5、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2、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3、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4、发光二极管LED1、光敏三极管VT1、变压器B1;
220V输入电压的火线L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2后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R1并接在电容C1的两端,电阻R3与二极管D6的正极串接后并联在电阻R2的两端,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的另一端串联照明灯D后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三极管BG6的基极连接变压器B1的输入端口的一端,零线N分别连接三极管BG6的发射极、变压器B1的输入端口的另一端,在变压器B1输入端口上并联二极管D10,且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在三极管BG6的基极与变压器B1的输入端口的一端之间;
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电阻R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IC2的7脚、电位器RP3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阻R13的一端、电位器RP4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4的滑动端、电位器RP5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5的滑动端、电位器RP6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6的滑动端、二极管D2的负极、继电器J2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J3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J4的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继电器J5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继电器J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光电耦合器IC1的1脚串联电阻R5后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正极、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USB端口的A1端口,光电耦合器IC1的2脚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的负极、USB端口的A2端口,光电耦合器IC1的8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继电器J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IC2的2脚分别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电位器RP1的第二固定端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一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电位器RP2的第二固定端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运算放大器IC2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运算放大器IC2的6脚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变压器B1的输出端口的一端、二极管D11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J3-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的一端,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7的一端,继电器J5的常开触点J5-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的一端,变压器B1输出端口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2的负极、电阻R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光电耦合器IC1的7脚均接地;
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脚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2、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2、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2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2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2脚连接三极管BG3的基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3、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J4-3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J3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4脚连接三极管BG4的基极,三极管BG4的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J5-4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继电器J4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3脚连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继电器J5的另一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6脚分别连接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5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9脚、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1脚、电阻R13的另一端、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7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4的第二固定端、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4脚、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8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5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0脚分别连接电位器RP6的第二固定端、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电位器RP3的第二固定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4的正极、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12脚、三极管BG2的发射极、三极管BG3的发射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均接地;USB端口为电脑或是电视机的USB端口,视放输出级端口为电脑或是电视机的视放输出级端口;光电耦合器IC1的型号为TLP521-2,运算放大器IC2的型号为CA3130,四路差动比较器IC3的型号为LM3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63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