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紧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5292.8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7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梯安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8 | 分类号: | B66B5/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丁存伟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大道与梨***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电梯 意外 下坠 紧锁 装置 | ||
一种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紧锁装置,用于电梯行驶过程中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的安全保护,属于防止电梯发生意外故障坠落的辅助设备制造技术领域,齿轮箱、限速机构,所述齿轮箱内设有转动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齿轮轴水平,所述齿轮上远离相互啮合处固定连接倾斜向下的连杆,所述连杆两端之间的中点铰接在限速机构的牵引绳的末端,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齿轮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电梯导轨滑动连接,本发明采用齿轮连接连杆的方式,通过连杆施力,增大滑块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阻止电梯意外下坠,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安全防坠装置采用电气元件,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的问题。
技术领域
一种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紧锁装置,用于电梯行驶过程中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的安全保护,属于防止电梯发生意外故障坠落的安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不论是家庭住房还是商业写字楼,高层楼房越来越多,电梯也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融在了每一天的生活中,而电梯主要是将人或者货物在楼层之间运输的载体,当发生事故,坠落时,电梯与人几乎以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加速往下落,动量值惊人,人的生还概率极其小,因此,电梯自身的安全系数十分重要,同样,设置一些辅助器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梯的意外故障坠落发生的概率也十分重要,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安全装置通常使用控制器和传感器,出发开关等,而电器元件的故障率高,传感器的感应效果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诸如灰尘飞扬,电梯下坠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等,都会影响到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安全装置的功能,因此本发明旨在采用机械的方式解决防止电梯由于意外事故坠落造成人员伤亡,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齿轮连接连杆的方式,通过连杆施力,增大滑块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阻止电梯意外下坠,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安全防坠装置采用电气元件,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电梯意外下坠紧锁装置,包括齿轮箱、限速机构,所述齿轮箱内转动设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齿轮轴水平,所述齿轮上远离相互啮合处固定连接倾斜向下的连杆,所述连杆两端之间的中点铰接在限速机构的牵引绳的末端,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齿轮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电梯导轨滑动连接。
在本发明中,动力机构的拉动绳使电梯上下运动进行工作,电梯导轨上方的限速机构的通过牵引绳限制电梯的速度,内部转动设有两个相互啮合齿轮的齿轮箱上表面连接在拉动绳的末端,齿轮箱的下表面通过拉动绳连接电梯,在发生意外时,电梯下坠过程中,由于电梯下坠的速度超过了限速机构上的牵引绳的速度,连杆便以连杆与牵引绳末端的铰接处转动,转动时,在连杆上远离齿轮一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将滑块往电梯导轨方向施力,使得电梯导轨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阻止电梯继续坠落,在电梯下坠原因排出后,操作动力机构,使电梯上升,在电梯上升过程中,两根倾斜的连杆相向运动,使得滑块与电梯导轨之间的压力为负值,从而电梯便可进行正常工作。本发明采用齿轮连接连杆的方式,通过连杆施力,增大滑块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阻止电梯意外下坠,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安全防坠装置采用电气元件,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齿轮轴贯穿所述齿轮箱的侧壁,所述齿轮轴的两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之间的中点设有水平孔,所述水平孔内通过轴承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两端之间的中心点连接牵引绳的末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齿轮箱分别朝向两个所述齿轮圆周面的侧壁上开设有槽口,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外圆周面或所述齿轮的齿轮轴,所述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连杆径向直径的5倍,所述连杆两端之间的中点开设有竖直向下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与所述齿轮轴平行的转动连接轴,所述转动连接轴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末端,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齿轮一端连接在横杆的两端之间,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梯安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梯安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5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目视觉获得人体牙弓曲线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中可移动平台牵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