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3898.8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翁德华;吴平;孙皓;张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G05B19/042;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温度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RFID温度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服务器;RFID温度标签依附于目标物体,并承载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和目标物体上温度数据;RFID温度标签由多个低功耗模块形成,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射频存储模块和天线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控制的温度精度为±1℃;阅读器将RFID温度标签和数据管理服务器连接起来,将读取或写入的一个或多个RFID温度标签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传递到数据管理服务器的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管理服务器对获取到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以满足用户对于具体工作的需要。实施本发明,改善了RFID标签续航能力,提高了温度精度,从而解决现有RFID测温装置的缺陷及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和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低温药品、食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往往缺少可靠的温度监控,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的产生。作为朝阳产业,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更多的是在依托“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进行创新,对现有的冷链理论和技术进行补充。
在冷链物流的技术方面,国外学者研究更多地投入在冷链商品贮存等保鲜技术上;国内学者主要研究RFID和在线温控管理系统等技术。有学者阐述了RFID技术在果蔬冷链物流中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管理环节上的运用。如,冯贺平、吴梅梅等(2017)聚焦于新鲜果蔬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建立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果蔬冷链物流实时监控系统,做到了对果蔬温湿度的在线追踪;又如,吴冬燕提出了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食品冷链智能监控系统,将软件安装在安卓手机上就能掌上查询食品的历史冷链信息,为冷链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阅读相关文献过程中,发现我国关于冷链物流、RFID温度监控系统研究虽然不少,也看到了很多基于单片机的RFID测温装置,但是大多数是基于理论和实验性质的,RFID标签续航能力较差,且测量得到的温度精度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改善了RFID标签续航能力,提高了温度精度,从而解决现有RFID测温装置的缺陷及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改善了RFID标签续航能力,提高了温度精度,从而解决现有RFID测温装置的缺陷及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温度监控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RFID温度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服务器;其中,
所述RFID温度标签,用于依附于目标物体上,并承载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和目标物体的温度数据;其中,所述RFID温度标签由多个低功耗模块形成,包括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射频存储模块和天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的一端均相连,用于直流电压供电;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第二端相连,用于获取目标物体上的温度并实现温度精度为±1℃的控制;所述单片机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射频存储模块的一端相连,用于承载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以及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获取的目标物体的温度,并进一步将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转发给所述射频存储模块;所述射频存储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天线模块的一端相连,用于接收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并存储及转发;所述天线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阅读器相连,用于转发目标物体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给所述阅读器;
所述阅读器,用于将所述RFID温度标签和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连接起来,将读取或写入的一个或多个所述RFID温度标签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传递到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的数据管理系统中;
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用于对获取到的电子编码和温度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以满足用户对于具体工作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遥控智能车
- 下一篇:一种烟草工艺空调温湿度报警统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