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扶持装置及其骨科护理用轮椅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3217.8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8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邢力丹;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力丹 |
| 主分类号: | A61G7/10 | 分类号: | A61G7/10;A61G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扶持 装置 及其 骨科 护理 轮椅 | ||
本发明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持装置及其骨科护理用轮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站立脚板;两个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第一连接柱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柱;夹持装置,夹持装置与第二连接柱顶部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夹持装置将患者胳膊以下的部位环抱,患者双手可以扶持在夹持装置上,然后通过扶直装置使第二连接柱由倾斜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此时夹持装置便可将患者由坐的状态扶持为站的状态,不需要较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只需一名护理人员为其操作开关即可实现患者的站立。本发明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持装置及其骨科护理用轮椅。
背景技术
人体四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科创伤临床表现之一,骨折内固定手术是建立在恢复解剖关系、稳定的固定、尽可能保留骨的血供和早期功能性活动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的治疗。
在骨科尤其是腿部骨折患者,患者在恢复期间若需要出门(如晒太阳)均需要多名护理人员的帮助才可以坐上轮椅,当需要卧床时同样也需要多名护理人员的帮助从轮椅到床上,因劳动强度大以及护理人员人手不够而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外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扶持装置及其骨科护理用轮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扶持装置,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站立脚板;
两个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柱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柱;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与第二连接柱顶部相连;
扶直装置,所述扶直装置下端与底板相连,扶直装置上端与第二连接柱上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转动圆环,转动圆环套设在第二连接柱外部,且转动圆环通过锁紧螺栓与第二连接柱相连;所述转动圆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杆,第一弧形杆内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弧形凹槽的齿轮槽,齿轮槽内转动连接有齿轮,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电机相连,且所述齿轮与安装在第二弧形杆侧壁上的不完全弧形齿圈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弧形杆外部包裹有橡胶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扶直装置包括竖直套筒,竖直套筒与底板固连,在所述竖直套筒内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滑移槽,滑移槽内设置有滑移杆,滑移杆与滑移槽底部通过弹簧相连,且滑移杆与滑动设置在竖直套筒内的移动柱侧壁相连;所述移动柱顶部设置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活动铰接有扶直杆,扶直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柱通过第二铰链相铰接;所述移动柱下端设置有上升动力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上升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转筒;所述竖直套筒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外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通过连接绳与转筒相连;所述转动板位于竖直套筒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铰链,第三铰链通过作用杆与位于移动柱下侧的第四铰链相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底板下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滚轮。
一种骨科护理用轮椅,包括上述所述的扶持装置;以及
轮椅本体;
脚踏结构,所述脚踏结构与轮椅本体相连;
180°转向装置,所述180°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脚踏结构下侧;
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分别连接180°转向装置与扶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力丹,未经邢力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