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52748.5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9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代乔瑞;潘其立;代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皆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048;H01R43/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技术领域,包括有如下步骤,S1.裁切标准线束;S2.安装后端组件;S3.剥离标准线束,剥离标准线束的芯线层端部和屏蔽层端部外的线束保护套;S4.压接端子;S5.整修屏蔽层;S6.压接屏蔽环,压接屏蔽环于标准线束暴露在外的屏蔽层的端部处;S7.安装接插件,在标准线束外套设接插件;S8.回路导通测试,对完成组装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进行回路导通检测;S9.成品包装。从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其中压接端子、屏蔽环的具体操作步骤入手进行规范,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质量,进而达到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装配工艺,提高成品线束装车成功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是连接汽车电气系统的主要元件,主要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部件组成,起到传递驱动信号的作用;而在新能源汽车中,导线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用的标准线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装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不规范而导致成品线束不能正常装车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装配工艺,提高成品线束的装车成功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工艺,包括有如下步骤,S1.裁切标准线束,根据生产需求裁切标准线束;S2.安装后端组件,预装配由后盖、密封圈以及铜环构成的后端组件,后盖、密封圈和铜环套设于标准线束上;S3.剥离标准线束,剥离标准线束的芯线层和屏蔽层外的线束保护套,端部位置处的芯线层暴露在外,端部位置处的屏蔽层暴露在外并反向弯折于标准线束外,且屏蔽层的剥离暴露长度大于芯线层的剥离暴露长度;S4.压接端子,压接端子于标准线束暴露在外的芯线层的端部处;S5.整修屏蔽层,修剪暴露在外的芯线层并收束暴露在外的芯线层于标准线束外;S6.压接屏蔽环,压接屏蔽环于标准线束暴露在外的屏蔽层的端部处;S7.安装接插件,在标准线束外套设接插件,并与预装配的后端组件配合组装;S8.回路导通测试,对完成组装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进行回路导通检测;S9.成品包装,对回路导通测试中的合格品进行包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接端子和屏蔽环的操作步骤进行拆解,并对剥线和整修操作进行规范,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规范。从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其中压接端子、屏蔽环的具体操作步骤入手进行规范,以达到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生产质量的目的,进而达到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装配工艺,提高成品线束装车成功率的目的。
优选的,在步骤S5中,包括有如下步骤,S5-1.将剥线后暴露在外的屏蔽层分拢收束为多股屏蔽束;S5-2.弯折并收束多股屏蔽束;S5-3.碾开松散并抚平顺直屏蔽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拢收束构成多股屏蔽束,并在弯折屏蔽束后再松散抚直屏蔽束的方式代替传统直接弯折松散屏蔽层的方式,相较于传动工艺而言,可以降低屏蔽层在弯折时的折损率,同时规范屏蔽层的整修操作动作,操作人员在熟悉操作方式后,可以提高整修的作业效率。
优选的,在完成步骤S5-3后,采用弹性套圈束缚屏蔽束,并修剪屏蔽束的尾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套圈收束屏蔽束,以便于操作人员整修屏蔽束的尾端,获得较为整齐的屏蔽束尾端,便于进行后续屏蔽环的压接操作。
优选的,在步骤S8中,回路导通检测包括有抽检检测和批量检测;在抽检检测中,定量定时抽取完成组装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进行检测;在批量检测中,对完成组装后的所有新能源汽车电池线束进行逐一检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检检测主要用于随时发现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于进行及时修正;而批量检测主要用于检查出大批量产品中的少数不合格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皆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皆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燃气冷凝式采暖炉
- 下一篇:一种新型激光3D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