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模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52581.2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响;滕卫明;杨秦敏;钱济人;解剑波;范海东;李清毅;张嵘;张国民;陈积明;周君良;丁楠;劳旦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F13/22 | 分类号: | C23F13/22;C23F13/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位 智能化 控制 模块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继电器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继电器单元包括两路继电器电路,分别用于并联在恒电位仪的电源启停开关和工作方式开关的两端,以控制电源启停开关和工作方式开关的通断;模拟量采集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恒电位仪连接,以采集阴极保护电位;模拟量输出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恒电位仪连接,控制恒电位仪的电压输出;通讯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外界通信。本发明自动控制恒电位仪的电源启停、工作方式,并根据阴保桩测得的管道电位控制恒电位仪的输出信号幅度,实现管道阴极保护闭环控制,避免恒电位仪输出波动过大或过小,造成设备损坏或管道不在保护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恒电位仪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模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阴极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的领域为油气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失效将可能导致油气钢制管道发生腐蚀而穿孔,由于油气管道输送的介质属于易燃易爆,一旦发生泄漏,往往造成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将导致人员伤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现有阴极保护系统中,恒电位仪输出调节往往是通过单点的信号反馈进行调节输出的,往往被保护的结构物信号反馈点以外地方无法及时保证其受到阴极保护,从而导致阴极保护系统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而且,阴极保护系统的恒电位仪根据单点的信号反馈进行自动调节,对其他的信号反馈多数采用人工定期进行测量后进行手动调整,人工测试的周期较长(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另外,目前阴极保护系统遭受外界的干扰日益严峻,从而导致现有的恒电位仪无法满足现状,并且阴极保护技术人员往往管理多套阴极保护系统,在无法实现智能化情况下,管理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中,对阴极保护系统中恒电位仪的智能监控已有相应的解决手段。例如,公开号为CN10772371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阴极保护系统中恒电位仪的系统,包括恒电位仪、数据采集终端、微处理器、接口模块和GPRS无线网络模块,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第一信号调理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磁电转换模块、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第二AD转换模块、差分变换电路、第三AD转换模块和光耦隔离模块;恒电位仪与第一信号调理模块、磁电转换模块、差分变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调理模块、第一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接口模块、GPRS无线网络模块依次顺序连接,磁电转换模块、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第二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依次顺序连接,差分变换电路、第三AD转换模块、光耦隔离模块、微处理器依次顺序连接;系统实现对运行中的恒电位仪的状态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但是,无法对恒电位仪的电源以及工作方式进行独立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模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模块,包括:
中央处理器;
继电器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继电器单元包括两路继电器电路,分别用于并联在恒电位仪的电源启停开关和工作方式开关的两端,以控制电源启停开关和工作方式开关的通断;
模拟量采集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恒电位仪连接,以采集阴极保护电位;
模拟量输出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恒电位仪连接,以控制恒电位仪的电压输出;
通讯单元,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用于与外界通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讯单元具有GPRS通信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恒电位仪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如上方案所述的智能化控制模块,还包括管道阴极保护系统中的恒电位仪和服务器,继电器单元的两路继电器电路分别并联在恒电位仪的电源启停开关和工作方式开关的两端,模拟量采集单元与恒电位仪的阴极电位信号单元连接,模拟量输出单元与恒电位仪的电压控制单元连接,通讯单元与服务器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浙江浙能天然气运行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