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2336.1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章俞之;马佳玉;吴岭南;宋力昕;康品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G01N21/31;G01N2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姚佳雯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见 红外光 波段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吸收率的作为参考物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包括内部形成有腔体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内与吸收器外部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开口的面积的光阑;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光阑的靠近吸收器侧涂覆有可见‑近红外光波段高吸收率的涂层。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具有高吸收率,制备工艺简单,光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材料吸收测试的标准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率测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
背景技术
在材料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率测量中,参考物在相应波段的吸收率接近100%的程度,决定了测得结果的准确度。为了提高400~1100nm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率的测量准确度,需要设计出高吸收率的参考物。目前已有二维平面结构的参考物,但其吸收率较低。为此,目前急需设计出相比于二维平面结构的参考物具有更高的吸收率的作为参考物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而为设计出高吸收率的吸收器作为参考物,需要对吸收器的吸收率进行模拟,常用模拟吸收器的吸收率的方法主要为Gouffe法和蒙特卡罗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吸收率的作为参考物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
为此,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包括内部形成有腔体的主体,所述主体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内与吸收器外部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开口的面积的光阑;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光阑的靠近吸收器侧涂覆有可见-近红外光波段高吸收率的涂层。
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具有高吸收率,制备工艺简单,光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材料吸收测试的标准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优选地,所述腔体形成为圆柱圆锥形腔,该腔体的与所述开口相通的一侧为圆柱形腔,在该圆柱形腔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为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腔。
优选地,所述腔体形成为球形腔。
优选地,所述腔体形成为内壁带有螺纹的圆柱形腔。
优选地,所述涂层为以漫反射为主的高吸收率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吸收率材料包括消光黑漆、航天黑漆、ERB-3、铜纳米线或碳纳米阵列。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外,且与所述主体的开口相对应的光源。
优选地,所述光源是平行光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以消光黑漆为内部涂料的圆柱圆锥形腔吸收器及球形腔吸收器的吸收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取高吸收比的可作为参考物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首先,设计了一个吸收器模拟模型。在模拟模型中采用平行光源,使用光阑控制吸收器的开口面积,在吸收器的内壁和光阑靠近吸收器侧,添加可见-近红外光波段高吸收率的涂层。模拟腔体结构的吸收器在不同腔口尺寸下的吸收率。模拟的腔体结构分别为球形腔、圆柱圆锥形腔和内壁带有螺纹的圆柱形腔。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吸收器的第一至第三实施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