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农作物生长及减少虫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1609.0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6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鲁安怀;柳彬;徐海峰;朱莹;丁竑瑞;李艳;王长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A01G7/06;C05D3/00;C05D3/02;C05G5/20;A01N61/00;A01P21/00;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农作物 生长 减少 虫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农作物生长及减少虫害的方法。将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天然矿物材料破碎后浸泡于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浸泡过该天然矿物材料的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减低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天然矿物处理后的水培育的农作物不仅产量比未经处理的水高,在抵抗虫害、作物口感、作物生长速度、作物成色等方面也比未经处理的水更加有优势。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以往肥料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堆积、微生物活性降低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天然岩石,具有原料来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见效快等特点,相比于其他化肥、杀虫剂等具有诸多优势,在农业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矿物水浇灌农作物促进其生长、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的种植方法,属于矿物的农业研究和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的滋养,在我们的传统农业种植中,最常用的就是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它们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多年来由于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增加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Zn、Cu、Co和Cr。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其中以磷肥为主。我国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约占20%。磷矿石作为磷肥的生产原料,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同时矿石的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它重金属,如Cd、Cr、Hg。研究表明,无论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对长期施用硝酸铵、磷酸铵、复合肥的土壤监测发现,As的含量达50~60mg/kg。同时,随着进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会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此外,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我国长期施用氮肥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P、K的耗竭,导致NO3-N累积。NO3-N本身虽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时,NO3-N还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施用化肥加速土壤酸化。一方面与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的过程相关;另一方面,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许多耕地土壤的酸化和生理性肥料长期施用有关。同时,KCl的长期施用,作物选择吸收造成生理酸性,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渐变酸。此外,氮肥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以NH3、N2的形式进入大气,经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化成HNO3,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可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综上,化肥的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目前,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肥料——矿物肥,其含有大量的矿物质与有益微生物,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具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持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诸多优点,又能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壤地力下降等弊端。矿物肥可经过一定的处理后用来改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pH,加快作物生长,有效降低虫害。
但就目前而言,矿物肥虽比化肥更具优势,但是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工艺较复杂,而且矿物本身也会含有各种重金属,可能对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矿物加快作物生长、减低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是本发明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6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