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1048.4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金玲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中保存有预先训练完成的安全带检测模型,该安全带检测模型用于对输入的图像进行角点检测,即电子设备获取到待检测的车窗图像之后,基于安全带检测模型确定待检测的车窗图像中安全带的两个角点位置信息,然后根据两个角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车窗内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基于安全带检测模型实现安全带的检测,对图像的清晰度和环境干扰的要求较低,因此,即使在清晰度较低或者有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安全带检测的准确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不需要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了安全带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增加,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导致危害司乘人员和大众安全的行为也在逐渐增多。随着图像处理领域的快速发展,基于图像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为此,各种智能化的交通违法行为抓拍系统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中。抓拍系统采集到车辆图像之后,基于图像检测车辆内的人员是否佩戴有安全带。
现有技术在检测安全带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确定图像中包含司乘人员影响的目标区域,从目标区域中挑选符合预设标准的平行直线区域为待检测区域,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判断待检测区域是否具备区域一致性,如果具备则说明司乘人员佩戴安全带,否则确定司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带。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确定待检测区域的过程以及判断是否具备区域一致性的过程,对图像的清晰度和环境干扰的要求较高,在清晰度较高并且环境干扰小的图像中,检测安全带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对于清晰度较低或者有环境干扰的情况下,检测安全带的准确率较低。并且现有的安全带检测过程所采用的算法较复杂,检测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提高安全带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的车窗图像;
将所述车窗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安全带检测模型,基于所述安全带检测模型确定安全带的两个角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两个角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两个角点连接的线段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线段的位置信息确定车窗内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检测的车窗图像包括:
获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将所述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车辆检测模型,确定车辆子图像;
将所述车辆子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车窗检测模型,确定车窗子图像;
根据所述车窗子图像确定第一主驾驶车窗图像和第一副驾驶车窗图像,分别将所述第一主驾驶车窗图像和第一副驾驶车窗图像确定为待检测的车窗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车窗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安全带检测模型,基于所述安全带检测模型确定安全带的两个角点位置信息包括:
将第一主驾驶车窗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主驾驶安全带检测模型,基于所述主驾驶安全带检测模型确定主驾驶安全带的两个角点位置信息;
将第一副驾驶车窗图像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副驾驶安全带检测模型,基于所述副驾驶安全带检测模型确定副驾驶安全带的两个角点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主驾驶安全带检测模型的训练过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