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冷却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0996.6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伟;蔡荣;李嘉诚;廖叶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县金秋塑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00 | 分类号: | F25D1/00;F25D1/02;F26B21/00;B02C4/08;B02C4/30;B02C23/24;B65G15/40;B65G21/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涂料 生产线 冷却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冷却设备,包括滚筒冷却机构、第一输送带冷却机构,以及粉碎冷却除湿机构;滚筒冷却机构包括位于压片辊筒侧部的冷却滚筒,冷却滚筒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滚筒侧部设有冷水管,冷水管上朝向滚筒一侧设有喷雾头;第一输送带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一输送带一侧;第一输送带端部设有粉碎机构,粉碎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粉碎冷却除湿机构,粉碎冷却除湿机构包括位于粉碎机构水平侧的第二风机,以及位于第一风机相对侧的第三风机,第三风机产生负压,抽取粉碎机构处的湿气以及第二风机排出的气体。该装置能够保证粗粉碎的粉末涂料处于合适的温度与湿度,避免后续精粉碎出现结团或结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涂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粉末涂装过程,对粉末涂料的自由流动性、荷电能力(直接影响到上粉效果)非常关注,而粉末常见的结团问题,对所有粉末生产和使用单位都造成了直接的困扰。天气炎热、湿度高、磨粉机长时间运转等情况常常引起粉末结团。现有技术中,采用沿第一输送带设置的风扇对第一输送带上的粉末涂料压片进行冷却,粉末涂料压片经粗粉碎后,在下一工序中进行精粉碎。由于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冷却效果差异较大,粗粉碎物料质量不稳定,精粉碎效果差异较大,最终的粉末涂料质量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冷却设备,能够保证粗粉碎的粉末涂料处于合适的温度与湿度,避免后续精粉碎出现结团或结痂。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末涂料生产线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冷却机构、输送带冷却机构,以及粉碎冷却除湿机构;所述滚筒冷却机构包括位于压片辊筒侧部的冷却滚筒,所述冷却滚筒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滚筒侧部设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上朝向所述压片辊筒一侧设有喷雾头;所述输送带冷却机构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第一输送带端部设有粉碎机构以及所述粉碎冷却除湿机构,所述粉碎冷却除湿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粉碎机构水平侧的第二风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相对侧的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产生负压,抽取所述粉碎机构处的湿气以及所述第二风机排出的气体。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输送带两侧设有挡边,所述挡边上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设有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游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设有冷水管网。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碎机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粉碎辊,所述粉碎辊的出料端设有第二输送带。
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粉碎辊上设有相互咬合的螺旋形筋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碎辊上端设有挡板。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三风机进风口端设有防护网。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加装水冷辊,可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对压片辊筒进行降温,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仅开启喷雾头,水冷辊便拆卸检修,可避免采用水冷压片辊筒的变形、堵转等问题;第一风机与弧形槽第一输送带配合对压片粉末涂料双面进行降温除湿,可避免压片下侧湿气大、高温气体不易散发的情况,对粗粉碎的粉末涂料进行除湿,降低温度较低的粉碎辊的湿度,避免粉碎辊上碎粉末涂料局部黏连后脱落形成团块,能够保证粗粉碎的粉末涂料处于合适的温度与湿度,避免后续精粉碎出现结团或结痂,提高精粉碎效率,保证粉末粒径处于合适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冷却滚筒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县金秋塑粉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县金秋塑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0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