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9864.1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0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2 | 分类号: | H04L41/082;H04L41/0246;G06F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节点 管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透过主节点的本地管理网口对主BMC访问和监控,并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信息以对主节点进行管理;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获取从节点的信息以对从节点进行管理;若是接收到升级指令,对主BMC进行升级;以及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对从BMC进行升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不同计算节点直接的管理互联,网络升级拓扑的实现,可以实现整机系统的管理升级,以及不同物理分区下进行简单管理切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服务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服务器的管理和升级会耗费很多人力和时间,因为规模差异,有些管理和升级的时间要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手动操作,比较复杂,管理面板众多,因为物理实体的限制,很难进行大批量升级,且因为管理芯片的设计因素,需要占用客户多个物理IP,占用客户交换机资源,对于多节点的支持,缺乏端到端的可见性,因此提升多节点服务器整机管理和升级的效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通过不同计算节点直接的管理互联,网络升级拓扑的实现,可以实现整机系统的管理升级,以及不同物理分区下进行简单管理切换,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进而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透过主节点的本地管理网口对主BMC访问和监控,并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信息以对主节点进行管理;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经以太网交换芯片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获取从节点的信息以对从节点进行管理;若是接收到升级指令,对主BMC进行升级;以及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对从BMC进行升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透过主节点的网卡接口对主BMC进行访问;透过从节点的网卡接口对从BMC进行访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信息以对主节点进行管理包括: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存储信息以对主节点的硬盘背板进行监控;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供电信息以对主节点的PSU电源进行管理;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散热信息以对主节点的风扇进行管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节点在双分区模式下包括第一主节点和第二主节点;方法还包括:第一主节点获取第一从节点的信息以对第一从节点进行管理,并对第一从BMC进行升级;第二主节点获取第二从节点的信息以对第二从节点进行管理,并对第二从BMC进行升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主节点透过第二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透过第一主节点的互联接口将第二主节点和第二从节点的信息发送至第一主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的管理装置,包括:主节点管理模块,配置用于透过主节点的本地管理网口对主BMC访问和监控,并通过主BMC获取主节点的信息以对主节点进行管理;从节点管理模块,配置用于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经以太网交换芯片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获取从节点的信息以对从节点进行管理;主节点升级模块,配置用于若是接收到升级指令,对主BMC进行升级;以及从节点升级模块,配置用于透过主节点的互联接口连接到以太网交换芯片,进而透过从节点的互联接口访问从BMC,并对从BMC进行升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主节点管理模块,配置用于透过主节点的网卡接口对主BMC进行访问;第二从节点管理模块,配置用于透过从节点的网卡接口对从BMC进行访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9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神经外科护理床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设备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