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9760.0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牟振华;李想;闫康礼;申栋夫;李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1;G08G1/083 |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杨宝根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人 被动 优先 智能 信号 控制 方法 | ||
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输入每个相位预设的初始绿灯时间,通过车辆检测器检测是否有车辆从对应车道通过以及车流的相应情况;步骤二:依次运行每个相位,当有持续车辆通过时增加对应车道的机动车初始绿灯时间的基础上延长绿灯时间,若无车流通行则以初始绿灯时间进入下一相位;步骤三:每个相位均设置相位最大绿灯时间,当到达最大绿灯时间后,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应进入指示灯变换阶段,并实时获取感应信号参数,准备进入下一个相位,下一相位继续重复上述操作。本发明能够保证了行人在交叉口处的权益,并且完全满足机动车高峰期和平峰期的通行需求,也同时适应机动车交通量波动大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的交通活动中,行人无论在速度和对抗能力方面都明显的弱于机动车;同时由于行人本身具有需求量大、速度慢、自由度高等特点,也加大了行人的危险性。在各种交通活动之中,行人过街是行人受到来自机动车的威胁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这是由于行人在过街时运动轨迹垂直于机动车运动方向,行人流完全暴露于机动车流中,使得行人无法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和道路优先权。
特别是在大型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且行人过街需求量大的情况下,最显著的难题则是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传统的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的放行方法,则是让行人跟随机动车直行车流放行。在行人过街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放行方法的约束性较大,在交叉口处机动车流量较小时,根据机动车流量设定的绿灯时间会无法满足行人过街的时间需求;反之在机动车流量较大时,行人的等待时间会超出行人的忍受范围。则交叉口处的人-车冲突会更为突出,所以在保障行人过街优先权和满足机动车通行需求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控制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每个相位预设的初始绿灯时间,每条机动车车道设置车辆检测器,通过车辆检测器检测是否有车辆从对应车道通过以及车流的相应情况;
步骤二:依次运行每个相位,并通过车辆检测器实时监控每条车道的车流情况,尤其是正在通行的关键车道的运行情况,获取感应信号参数,当有持续车辆通过时增加对应车道的机动车初始绿灯时间的基础上延长绿灯时间,并同时控制对应的人行道的绿灯时间延长,若无车流通行则以初始绿灯时间进入下一相位;
步骤三:每个相位均设置相位最大绿灯时间,当到达最大绿灯时间后,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应进入指示灯变换阶段,并实时获取感应信号参数,准备进入下一个相位,下一相位继续重复上述操作。
如上所述的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所述的机动车道中央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过街方式采用二次信号过街的方式。
如上所述的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所述的相位依次为: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第四相位、第五相位、第六相位、第七相位、第八相位。
如上所述的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所述的交叉口处的进口道为车辆驶入交叉口的道路,交叉口处的出口道为交叉口驶出交叉口的道路。将各个方向的进出口道进行编号,E1表示东进口道路、E2表示东出口道、N1表示北进口道路、N2表示北出口道、W1表示西进口道路、W2表示西出口道、S1表示南进口道路、S2表示南出口道。各方向进出口道编号及相位放行车流如图2所示。
如上所述的一种行人被动优先的智能信号控制方法,所述的第一相位运行时放行东进口E1的直行和左转车辆,同时放行北进口道N1、南进口道S1、西进口道W1的行人过街;放行北出口道N2、东出口道E2行人过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9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锰矿与含硫烟气资源化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导热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