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9524.9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王树梅;陶涛;薛亚平;吕志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5K7/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7 | 代理人: | 金国栋 |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机器人 智能 监控 系统 | ||
1.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箱体(1),所述监控箱体(1)的顶端安装有箱盖(5),且监控箱体(1)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箱门(6),所述监控箱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安装机构(10),且安装机构(10)上安装有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数据采集模块(11)、中央控制模块(12)、通讯模块(13)和供电模块(14),所述监控箱体(1)的一侧插接有可拆卸的进风组件(2),且监控箱体(1)相对于进风组件(2)的一侧还插接有可拆卸的排风组件(4),所述箱盖(5)的顶端嵌设有操控面板(15)、显示屏(16)和报警模块,且操控面板(15)和报警模块均位于显示屏(16)的一侧,所述报警模块位于操控面板(15)的上方;
所述进风组件(2)包括进风框(21),所述进风框(2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进风扇(24),且进风框(21)插入监控箱体(1)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通风筒(25),所述进风框(21)相对于通风筒(25)的一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进风孔(23),且进风框(21)的内壁一侧安装有与进风扇(24)出风端相连接的导风罩(22),所述监控箱体(1)的两侧均对称螺接有延伸至进风框(21)内部的第一紧固杆(28);
所述排风组件(4)包括排风框(41),所述排风框(41)的内部中间安装有排风扇(44),且排风框(41)插入监控箱体(1)内部的一侧连接有与通风筒(25)相对应的吸风筒(45),所述排风框(41)相对于吸风筒(45)的一侧还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排风孔(43),且排风框(41)的内壁一侧固定有与排风扇(44)的进风端相连接的集风罩(42),所述监控箱体(1)的两侧均对称螺接有延伸至排风框(41)内部的第二紧固杆(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0)包括镂空式结构的第一板体(101)、第二板体(102)和隔板(103),其中,所述隔板(103)至少设置有一个,且隔板(103)连接于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之间,所述隔板(103)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块(106),所述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导向块(106)相匹配的导向槽(105),且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的一侧均插接有延伸至导向块(106)内部的限位杆(104),所述第一板体(101)和第二板体(102)的内部均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孔(107),所述限位杆(104)插入限位孔(107)的内部,并与其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21)与排风框(41)的内部一侧均插接有可拆卸的过滤组件(9),所述过滤组件(9)包括插板(92),所述插板(92)的内部嵌设有过滤网(93),且插板(92)的底端对称安装有两个定位块(94),两个所述定位块(94)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且两个内腔的内部均固定有弹簧(96),两个所述弹簧(96)的两端均连接有可延伸至定位块(94)外部的卡块(95),所述进风框(21)与排风框(41)的内部底部均开设有与两个定位块(94)一一对应的定位槽(17),且四个定位槽(17)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95)相匹配的卡槽(7),两个所述插板(92)位于进风框(21)和排风框(41)外部的一端均固定有拉板(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21)的顶部和底部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直线滑条(26),所述监控箱体(1)的内壁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与两个第一直线滑条(26)一一对应的第一直线滑槽(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框(41)的顶部和底部均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直线滑条(46),所述监控箱体(1)内壁两侧相对于第一直线滑槽(27)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与两个第二直线滑条(46)一一对应的第二直线滑槽(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952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