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边自动摆钉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7256.7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葛冰冰;李配宇;谢飞;张亮;杨加军;黄杰;李桂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32 | 分类号: | B21J15/32;B21J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边 自动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边自动摆钉机构,其相对于两套单边自动摆钉机构,减少一名操作人员,减少一台冲床,且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底部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区域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冲压铆合模具,具体为第一冲压铆合模具、第二冲压铆合模具,所述第一冲压铆合模具、第二冲压铆合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型腔用于放置待铆合产品,每个所述冲压铆合模具的相对外侧分别设置有铆钉振动盘,所述铆钉振动盘的输出端设置有错钉机构,所述错钉机构根据待铆合产品的铆钉的位置排布对应的铆钉,所述错钉机构和对应的冲压铆合模具之间留有直线间隔,每个所述错钉机构和冲压铆合模具的连线的上方设置有铆钉吸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摆钉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边自动摆钉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摆钉机构为单边自动摆钉机构,一次冲压只能铆合一个产品,其需要一个人力,一个行程耗时大约8秒,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故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产量需求,若重新新制一套单边自动摆钉机构,又需要多配备一个人员,多增加一台冲床,生产成本较高;针对目前这些现状,急需一种新的机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边自动摆钉机构,其相对于两套单边自动摆钉机构,减少一名操作人员,减少一台冲床,且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一种双边自动摆钉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区域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冲压铆合模具,具体为第一冲压铆合模具、第二冲压铆合模具,所述第一冲压铆合模具、第二冲压铆合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对应的型腔用于放置待铆合产品,每个所述冲压铆合模具的相对外侧分别设置有铆钉振动盘,所述铆钉振动盘的输出端设置有错钉机构,所述错钉机构根据待铆合产品的铆钉的位置排布对应的铆钉,所述错钉机构和对应的冲压铆合模具之间留有直线间隔,每个所述错钉机构和冲压铆合模具的连线的上方设置有铆钉吸头,所述铆钉吸头组装于连接板的对应位置,所述连接板固装于铆钉自动夹持机的连接输出端,所述铆钉自动夹持机的底座固装于单轴机器人的输出端,所述单轴机器人的输出端平行于所述错钉机构和冲压铆合模具的连线布置,每个冲压铆合模具对应一个单轴机器人、错钉机构、铆钉自动夹持机布置,两个所述冲压铆合模具的型腔的上表面设置有冲床的冲压区域,所述冲压区域覆盖两个型腔布置、用于同步冲压两个待铆合产品。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铆钉自动夹持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垂直升降气缸,所述垂直升降气缸驱动铆钉吸头的升降,确保整个结构可靠准确工作;
所述单轴机器人的输出端的底部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铆钉自动夹持机的底座固装于所述输出端,所述单轴机器人驱动铆钉自动夹持机直线方向行进、带动铆钉移动至待铆合产品的对应铆钉孔位置;
所述错钉机构和所述冲压铆合模具之间的直线间隔区域内设置有检测铆钉长短机构,所述检测铆钉长短机构具体为带有内凹槽的一组上立板,每块上立板的顶部中心设置有内凹槽,铆钉经过内凹槽被止挡则说明铆钉的长短位置不符要求;
所述单轴机器人的上部盖装有防护罩壳,挡住灰尘,使得整个结构可以长久有效运行。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两组自动摆钉机构通过底部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共用一个冲床进行铆压,启动机器总开关,铆钉振动盘工作,铆钉通过铆钉振动盘进行铆钉筛选,保证铆钉保持所需方向,该铆钉振动盘持续运动,确保每一循环开始都有足够的铆钉数量供错钉机构分拣,工作人员把需要冲压铆合的半成品分别放入冲压铆合模具的型腔中,然后双手按下模具运动开关;铆钉自动夹持机开始工作,分别自动吸取铆钉,把铆钉放入产品对应位置,然后复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命令;之后冲床完成冲压铆合、单次进行两个产品的铆合;最后由工作人员取出冲压铆合成品,放入成品箱,工作人员放入新的所需冲压铆合半成品,进入下一重复循环流程,其相对于两套单边自动摆钉机构,减少一名操作人员,减少一台冲床,且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