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频测量规划的实现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7096.6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0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光;商亚新;郑建宏;罗一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陈栋梁 |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规划 实现 系统 方法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异频测量规划的实现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测量配置模块,测量规划模块,测量执行模块和测量上报模块;测量配置模块与测量规划模块相连接,所述测量规划模块与测量执行模块相连接,所述测量执行模块给测量规划模块提供反馈,测量执行模块和测量上报模块相连接。针对目前移动终端在确定无线信道测量任务和测量时机的情况下,将测量任务均匀分配到不同测量时机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一种根据测量结果修正分配使用测量时机的方法,对信道测量结果不准或是被测无线信道变化大的信道提供更多的测量时机,提供更多的测量样本,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系统领域,涉及到移动终端实现技术,提出一种提高移动终端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领域中,终端测量准确度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移动终端测量准确度和测量算法,终端硬件(特别是射频电路),以及测量样本数有很大关系。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测量算法和硬件已经确定,那么测量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样本数。
测量样本数是指终端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测量信道的测量次数,测量样本数越丰富,表示移动终端获得信道信息越多,终端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的信号强度。但是终端为了节省终端成本和功耗考虑,基本都采用单射频方案进行设计,也就是终端在任何一个时刻只能对一个频点进行操作,导致了移动终端在一个时刻中不能同时对多个异频点进行测量。
终端测量分成两种模式,空闲模式测量和连接模式测量。其中空闲模式测量表示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主要通过测量协助终端完成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在空闲模式下,终端不需要专门配置测量间隙时间,在非任何寻呼时机时间都可以进行同频或是异频测量。连接模式测量表示终端处于连接模式(存在无线资源信令连接),完成同频和异频测量,支持终端和网络完成切换任务。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由于异频频点和服务小区频点不同,网络调度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终端不能对异频频点进行测量,所以在配置异频测量的时候,网络还必须配置测量间隙,终端只能在测量间隙时间内才能完成对异频频点的测量。
无论是空闲模式还是连接模式,终端获得的测量样本数目都受到限制。在空闲模式下,如果不限制增加测量样本量,导致终端进入睡眠省电模式时间变短,势必带来终端功耗的增加。在连接模式下,增加测量样本量,只能通过增加测量时隙长度和测量密度,但是在测量间隙时间内,网络和终端之间不能进行上下行业务数据传输,这样直接影响了终端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无论是空闲模式还是连接模式,如何使用测量时机或是测量间隙都会影响到终端性能。
从无线信号传输理论,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存在衰落和多径效应,以及信号遮挡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如果终端位置比较固定或移动速度较慢,那么终端对无线信道测量结果在一段时间内应该相对稳定,目前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测量通常使用多次测量值进行算数平均或是运行平均来表示实际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但是在实际终端测量中由于无线信道随机特性,以及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通常出现测量样本值波动比较大,导致了终端实际测量信号强度和实际相差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异频测量规划的实现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频测量规划的实现系统,其包括:测量配置模块,测量规划模块,测量执行模块和测量上报模块;其中,
测量配置模块,用于终端收到网络的测量配置消息之后,完成从测量配置消息中分离出所有的无线信道测量任务、测量时机以及测量上报配置;
测量规划模块,用于将无线信道测量任务规划到测量时机中,形成测量规划列表;测量初期将测量任务均匀规划到测量时机中,然后计算每个测量结果的方差,在下一轮测量周期中,对最大方差的无线信道测量任务提供更多的测量时机;
测量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测量规划结果在指定时机到来,取出对应的测量任务,配置对应射频参数进行测量,并且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计算,最后将方差反馈到测量规划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