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6692.2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1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韩娜;李军军;陈雷;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荣 |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2;B24B41/06;B24B55/02;B01D46/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 地址: | 5503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工程 便于 携带 高精度 打磨 设备 | ||
1.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支撑座(2)、透明玻璃窗(21)、通气机构、打磨调节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其中所述主壳体(1)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且主壳体(1)正侧表面固定镶嵌有透明玻璃窗(21);
所述通气机构包括过滤网(11)、顶板(12)、通孔(1201)、固定螺栓(14)以及提手(13),且过滤网(11)放置在主壳体(1)顶端;所述过滤网(11)顶侧贴合顶板(12),且顶板(12)顶侧表面开设有通孔(1201);所述顶板(12)顶侧表面拐角处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4);所述顶板(12)顶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手(13);
所述打磨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推杆(5)、电动机(7)、移动板(6)、限位板(10)以及圆形打磨盘(8),且电动推杆(5)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左侧内壁表面;所述电动推杆(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主壳体(1)内壁滑动连接的移动板(6),且移动板(6)底部相对侧设有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内壁的限位板(10);所述移动板(6)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楔形板(9),且楔形板(9)顶侧设有固定镶嵌在移动板(6)表面的电动机(7);所述电动机(7)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打磨盘(8);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导向筒(15)、导向杆(17)、弧形板(19)、弹簧(18)以及防滑条(20),且导向筒(15)固定连通在主壳体(1)右侧;所述导向筒(15)顶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6),且紧固螺栓(16)相对侧设有滑动连接在导向筒(15)表面的导向杆(17);所述导向杆(17)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9),且弧形板(19)底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条(20);所述弧形板(19)顶侧通过套接在导向杆(17)表面的弹簧(18)与导向筒(15)内壁弹性连接;
所述楔形板(9)底侧与贴合的限位板(10)顶侧滑动连接,所述楔形板(9)的长度与移动板(6)的厚度之和大于两个限位板(10)之间的距离;
所述主壳体(1)右侧底部滑动连接有储料抽屉(3),所述储料抽屉(3)左侧与限位板(10)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座(2)位于主壳体(1)底侧四个拐角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201),且通孔(1201)在顶板(12)表面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四个拐角处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4),且固定螺栓(14)末端依次贯穿顶板(12)以及过滤网(11)与主壳体(1)顶侧表面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腔左下角内壁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所述蓄电池(4)与电动推杆(5)以及电动机(7)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7)输出轴与导向筒(15)为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筒(15)右端横截面面积小于圆形打磨盘(8)的横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20)数目为若干个,且防滑条(20)在弧形板(19)底侧内壁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便于携带的高精度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7)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17)关于紧固螺栓(16)对称分布,且紧固螺栓(16)末端与弧形板(19)顶侧表面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荣,未经黄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66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