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6415.1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5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琼林;刘书铭;王毅;代双寅;张博;唐钰政;郑晨;朱明丽;温佳静;谭甜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50/06;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张锦波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供电 下中压 配电网 理论 实时 计算方法 系统 | ||
1.一种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收集馈线静态资料,并计算出馈线的每条分段线路的电阻;
S2:实时获取各电源的电压有效值以及所述电源供送给馈线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实时获取电压有效值、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S3:对没有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采集月供电量,并采集没有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的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
S4:对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及其对应的线路,依据获取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计算得到的每条分段线路的电阻,递推计算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及对应的线路的损耗;
S5:对没有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根据采集的所述月供电量和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估算实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按照S4的递推计算方法,计算未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及对应线路的损耗;
S6:将步骤S4和步骤S5计算得到的损耗累加,得到馈线总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递推计算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及对应的线路的损耗的步骤包括:
首先,依据中压配电网中各电源/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计算与对应电源/负载直接相连的线路的损耗;依据中压配电网中各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计算与对应负载直接相连的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然后,将完成损耗计算的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与其直接相连的电源/负载合并,得到新的等效电源/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
再次,分别将连接到同一节点的新的等效电源/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进行合并,得到总的等效电源/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
最后,重复上述递推计算过程,直到所有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均完成损耗计算,或遇到没有实时运行数据的负载,使得递推计算无法进行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估算实时运行功率的步骤包括:
忽略没有计算的剩余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损耗,依据注入馈线网络的所有电源和负载的功率代数和为零,估算没有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的总实时功率;
依据配电变压器的月供电量和其典型代表日负荷曲线,估算出各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分配系数;
将各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分配系数乘以其总的实时功率,得到其实时运行功率估算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对应线路的损耗的方法为:
计算所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的方法为:
其中,表示与电源/负载直接相连的线路Lij的损耗,RLij为线路Lij的电阻;P、Q、U分别为与线路Lij直接相连的电源或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STi为配电变压器Ti的额定容量;PKi为配电变压器Ti的额定负载损耗;P0i为配电变压器Ti的空载损耗;UN为配电变压器i的额定电压;P、Q、U分别为与配电变压器Ti直接相连的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线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电源供电下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电变压器的实时功率的估算公式如下:
其中,Pht、Qht分别为配电变压器h估算出来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Σ、∑QΣ分别为合并后总等效电源/负载的实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代数和;M为未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的总数;Aht、Ant为未安装实时远方采集装置的配电变压器h、配电变压器n在第t时刻的负荷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64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组件、快拆装置及无人机
- 下一篇:智能催收系统及方法





